“藏青蓝”变身“志愿红” ——省公安厅下沉民警助力社区抗击疫情速写

发布时间:2022-11-06 21:08:28     来源:法治甘肃网

“藏青蓝”变身“志愿红”

——省公安厅下沉民警助力社区抗击疫情速写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瑞军

  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维护核酸采样秩序、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值班值守……连日来,省公安厅下沉兰州市各社区的民警们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套”,积极主动助力所在社区抗击疫情,彰显公安民警责任担当。

  10月28日,闭环在家的省公安厅制证中心民警唐述乾主动加入张掖路街道山字石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承担小区大门值守工作。工作期间,唐述乾还主动承担起为居民运送生活物资的任务。接到物资,先做好消杀,然后按单元楼栋分拨配送。每天,唐述乾像蜜蜂一样,穿梭在楼宇之间,传递着力量,传递着温暖。

(WQYE,配图)“藏青蓝”变身“志愿红(17854760)-20221106211106

省公安厅刑侦局民警雷亮在做核酸采样工作。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供图

  在草场街街道大砂坪社区,省公安厅刑侦局民警雷亮积极参与核酸采样工作。医学专业出身的雷亮,在认真学习了穿脱防护服和咽拭子采样的操作技术规范后,迅速加入到社区核酸采样队伍。取拭子、抬胳膊、在口腔里“涂抹”几下、留样,看似简单平常的动作,一天下来,雷亮经常觉得手臂麻木。“虽然累,但是能加快采样速度,尽快让大家的生活恢复正常,很有意义。”雷亮说。

  “志愿者的工作很繁琐,要用心干、耐心干,努力做好每一项服务工作。”这是省公安厅民警袁小华在银滩路街道银滩路社区做志愿者的感受。10月28日,经过岗前防疫培训,袁小华跟随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开始了紧张忙碌的核酸采样扫码工作。刚开始,袁小华就遇到了困难,由于阳光直射造成手机屏幕反光,有时候扫不上居民的健康码,耽误时间。于是,他快速找来一块能遮挡阳光的纸板,让扫码流程得以快速有序进行,大大缩短了群众排队等候的时间。

  测温、消毒、登记、宣传……在东岗西路街道农民巷东、西社区,有一位动作干练敏捷的“工作人员”,他就是甘肃警察职业学院警训部教授张飞虎。除了配合核酸采样和积极排班值守,张飞虎还充分利用自己30多年的从教经验,调解矛盾纠纷、疏导群众心理,用热情的服务温暖着社区群众的心。“既要展现警院教师‘亦师亦警’的光荣,也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张飞虎说。同样,作为甘肃警察职业学院教师的郝小辉和孙靓梅,也积极主动到大砂坪社区报到,与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一起为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

  “‘警察蓝’变‘志愿红’,虽然角色转变,但是职责不变!每一种颜色都是我们守护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坚定决心。”省公安厅科技信通处民警李向丽说。

(WQYE,配图)“藏青蓝”变身“志愿红(17854753)-20221106211110

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民警李笑和志愿者一起为居民运送生活物资。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供图

  在酒泉路街道杨家园社区,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民警李笑拎着物资向小区八旬老人家中走去;在雁南街道滩尖子社区,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民警王映翔正仔细核查登记防疫信息;在疫情卡点值守的省公安厅警令部民警李艳正对小区门口接收的快递和生活物资进行消杀……近段时间以来,省公安厅下沉社区的民警们立足各自岗位,用心用情服务社区群众,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

  “厅党委号召居家民警参与社区抗疫的集结号吹响后,大家积极主动前往各自所在社区报到,不惧风险,挺身而出,冲锋战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用质朴的言行演绎着一个个警民一家亲的暖心故事。”省公安厅机关党委负责组织居家民警下沉社区参与此次疫情防控的民警王海云如是说。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