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我在现场】
让社区居民“菜篮子”拎得稳更放心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报道组 记者 张萍 刘健 蔡文正 玄丝雨 王昱钧
“各位住户,明天保供点有一批政府保供蔬菜过来,需要的人在群里接个龙。”
“政府保供菜今天已经订满了,如果有人需要,先登记一下,明天争取给大家送,如果没有拿到菜的住户也不要着急,隔天优先安排,请大家理解!”
……
这是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杨家园社区生活物资保供点志愿者杨如彦每天在电话和微信上重复最多的几句话。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杨家园社区持续向辖区内居民提供蔬菜应急包,确保居民在家有菜吃。7月25日,杨家园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委员会主任党龙琼通过积极申请,在社区内建立了两个生活物资保供点,更加有效地保障了社区居民的“菜篮子”。
居民在查看菜品质量。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摄
杨如彦也从这天开始,便从其他志愿者岗位变成了居民菜篮子的“守护人”,每天骑着电动三轮车给居民送菜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土豆、黄瓜、辣椒、油麦菜……”7月27日下午,记者在杨家园社区生活物资保供点帐篷前看到,杨如彦和几名志愿者将政府直供的蔬菜包,一袋袋装在车上,准备配送到需要蔬菜的群众门口。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市民居家防疫的生活需求,打通蔬菜采购“最后100米”,兰州市城关联合兰州红星志愿服中心在主城区以街道、社区为单位,在居民里小区设立了155个“生活物资保供点”,让群众在疫情期间实现了在家门口买菜的愿望。杨家园社区生活物资保供点便是其中一个。
“我是第一次购买保供点的蔬菜,想着50块钱也买不了多少,没想到菜品分量很足,一家四口人吃个四五天没什么问题。”提到社区设立的保供点的作用,刚刚拿到蔬菜包的常成军称赞道。
跟常成军一样,今年82岁的李久兰老人也拿到了一袋分量很足的蔬菜包。因她提不动,志愿者就帮她送上楼。 “家里就我一个人,平吃得也不多,由于不会在网上预定蔬菜,都好久没下楼买菜了,别看这一袋蔬菜,能解决家里的大问题。有了生活物资保供点,在家防疫就不愁买不到菜了。” 李久兰乐呵呵地说道。
如何确保像李久兰一样不会在网上预约下单的老人能够吃上菜,党龙琼表示,小区居民每天6点之前下单,次日保供菜就会送上门。社区会优先考虑老年人购菜,只要老人们需要会随时把菜送过去。
“小杨,今天的菜到了没?啥时候送?”“小杨今天蔬菜包里有些啥菜?” ……在送菜的过程中,社区居民还时不时向杨如彦发短信和打来电话询问保供点配送情况,像这样的短信电话,杨如彦每天都要接听查看七八十次,但次次他都是耐心地解答。
“做了志愿者,才知道肩上的责任很重,虽然每天忙着运菜、送菜来回奔波很累,但每天却过得很充实。”杨如彦笑着说道。
“现在保供点上的蔬菜包是由红星志愿服务队直接送到各个保供点上,既节省了人力,蔬菜的品质又得到了有效的保证,最关键地是居民的反馈非常好,我们也就放心了。” 党龙琼介绍说,为确保居民购买到的蔬菜安全放心,保供点的工作人员全部实行闭环管理,确保居民购买到的蔬菜安全放心。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