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妇幼保健院52小时封控战“疫”记

发布时间:2022-07-11 17:18:18     来源:法治甘肃网

速度·力度·温度

——省妇幼保健院52小时封控战“疫”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维琴    

7月7日16时,省妇幼保健院发现1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疑似阳性病例。此后的52小时中,在院的2464名患者及陪员以“不动如山”的果决坚韧与2000多名医务人员、民警、社区工作者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堡垒。

微信图片_20220711173847

       工作人员正在搬运物资。省妇幼供图

7月9日22:25分,在省委、省政府及省卫生健康委的科学决策、精准指导下,医院解除封控,正常医疗工作全面恢复,为本轮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

鼓角争鸣: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

“对不起,请止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暂时请不要离开医院……”7月7日18时,刚刚抱着5个月宝宝看完湿疹,正要走出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大楼的年轻妈妈刘璐被拦住了。

夏天傍晚的空气异常焦灼。50米外的医院大门,民警、社区工作人员拉起了长长的警戒线。这一刻,和刘璐一样,在院的其他488名门诊就诊人员和1975名住院患者及陪员按下了“暂停键”。

2个小时前,省妇幼保健院七里河院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1:10混检中,发现疑似阳性结果。医院立即启动五色预警B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并向七里河区疾控中心上报信息,对同管10人单人单采核酸检测,经复核一名在院人员检测结果阳性。

病毒,又一次考验着一座城市防疫的速度和力度。省市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会议专题研究并接连作出指示;各级领导督导管控流调工作,要求把守牢第一道防线作为重中之重,把提升流调能力作为防控之要。

“从核酸检测开始,专人专线,全程闭环管理,不能有一丝疏漏!”30分钟后,门诊楼外两处核酸检测点紧急启用,同步开辟了老弱妇孺特殊人群检测“绿色通道”……

特殊战场:奋战“疫”线加速度

当2464名患者及陪员猝不及防被困医院时,各种焦虑与急切的心情随之而起,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与平复大家的心情成为第一要务。

入夜的医院配餐中心灯火通明,发面、择菜、熬粥,所有工作人员紧张忙碌着,1个小时后,热气腾腾的包子、小米粥免费送到了滞留人员手中。人群中,有新手妈妈“来得匆忙,宝宝的尿不湿、奶粉都没带”,不一会儿,医护人员将码数合适的尿不湿等送到了她们身边……

临近深夜,安顿好住院患者的护理人员将孕妇、老人与儿童安排到紧急腾出的门诊诊室就寝,并紧急清点筹措出几百条毛毯、被褥,确保每位滞留人员都能安然入睡。很快,在温度适宜的门诊大厅,疲惫的人们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微信图片_20220711173838

       医院配餐中心工作人员为滞留人员发放食物。省妇幼供图

而与此同时,临床检验中心却进入了“极昼模式”——试验台上摆着一排排红帽盖子的标本,有人录单,有人加样,有人分析数据,几台基因扩增仪发出有节奏的嗡嗡声。

“疫情不断线,我在线上等你。”这是医院对患者最安心的一句承诺。同一时间,互联网医院平台成为服务线下病人及复诊续方人群的重要途径。在这个网上空间,专家贴心为无法来院的患者提供开展“线上诊疗”,全力解决他们在特殊时间的就医问题。

报之温暖:让人暖心的“双向奔赴”

你守护我健康,我报之以温暖。一次次面对疫情考验,在守护与被守护中,从来不是单向付出,更多的是让人暖心的“双向奔赴”。

7月8日19时,全院全员两轮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经专家研判,“解除门诊滞留人员封控!”听到这一消息,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

回家前,有人转身默默鞠躬,有人紧紧抓着护士的双手不肯放开。他们说,在短短的25个小时里获得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医务人员爱的温暖与力量;他们说,在这段难忘的抗疫过程中,见证了萤火的光明,见证了太多无名者的付出……

7月9日22:25时,在省市区各级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经过2天多科学有序奋战,省妇幼保健院全面解除封控,正常医疗工作全面恢复,做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疫情发生后对医疗机构封控或停诊时间的要求,为兰州市本轮疫情防控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