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城关区平凉路小学南山分校校长石冬梅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第一次读到这句关于教育的名言时,兰州市城关区平凉路小学南山分校校长石冬梅就将“一棵树”种在了心里,坚持做学生喜欢的 “一棵树”。工作 28 年来,她先后被评为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骨干教师、甘肃省教学能手、金城名师等荣誉称号。
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发展习惯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对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石冬梅觉得真正的教育应当是一种无意识教育,它的最高境界是教育者全面依靠学生主动发展的愿望,帮助其养成主动发展的终身习惯。
记得一次上课时,为了让孩子们提前了解邮票,石冬梅让孩子们利用双休日购买或自己制作邮票。周一上课时每位同学都带来了邮票,那节课上的很成功,但是下午却接到班主任反映,班上一名叫童童的学生带到学校的一套集邮册丢了。第二天早晨,这套集邮册又神奇地回到了童童的桌仓里。但集邮册是谁拿的呢?石冬梅很想弄明白。
下午上课,她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老师这会儿特别开心!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童童的集邮册找到了。”她仔细观察了一下全班孩子,看不出一点异样,又接着说:“老师知道,肯定是你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集邮册,特别想拿回家静静地欣赏,这种心情老师完全理解。今天能完璧归赵,说明你是个善良的孩子,知错就改的孩子,不管是谁拿的,老师都要表扬你。如果下课之后你还能悄悄来告诉老师是你做的,那老师会更敬佩你的勇气。”说完,她开始照常上课。
下课后,班上的静静趁同学们不注意悄悄站到了石冬梅身边,小声说:“石老师,那套集邮册是我拿的。”石冬梅听后欣喜地一把搂住静静:“你真是一个勇敢的孩子!老师要奖励你!”说着,从讲桌里早已准备好的糖果袋内挑出一个最大的奶糖放到静静的手掌心。
后来,石冬梅为了满足孩子们提出的“邮票到底有什么用”的好奇心,她整整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教他们写信,又花了两节课的时间带他们去学校对面的邮局寄信。而她也写了一封信,收信人是——静静。
名师工作室点燃教育探索之火
2013年10月,石冬梅名师工作室成立。成立伊始,工作室成员共10人,就是这最初的10人,如草原上的星星之火,点燃了一场教育的探索之火。升起每一名成员对教育的爱,一路撒播,一路传递。
工作室的成立,也开启了领衔名师石冬梅新的教育人生,她坚信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当个人的奋斗、努力与团队的智慧、发展融为一体的时候,就会合作共赢。故而,她将“一个人走,可以走得更快;大家一起走,可以走得更远”作为了工作室的座右铭。
一块凡铁,只有浴火淬炼,才会成为好钢!一名教师,只有不断教研,才会更快成长。
石冬梅名师工作室在六年的发展中,一直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成长”为宗旨,以教学研究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通过课题研究、课例研讨、专题讲座、读书沙龙、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促进工作室成员成长,工作室成员已由最初的10人发展到如今的25人,形成了集“学、做、研、培”于一体的工作团队,充分发挥了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
坚持送教下乡把爱带给远方
多年来,石冬梅多次带领工作室成员送教下乡,把爱带给远方的孩子。
2018年5月25日,石冬梅金城名师工作室一行30余人驱车200多公里,来到了会宁县老君乡文岔村文岔小学送教下乡。石冬梅老师一堂《有趣的动物》口语交际课,在她的循循善诱下,不善言辞的山里孩子也开始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触。中午,工作室发动捐赠的上千本图书落户文岔小学新开辟的图书室,让稚嫩的一代又一代文岔学子通过图书看到了广阔的精神世界。在下午的联欢会上,精彩的排球表演和单簧管演奏、诗朗诵……博得了阵阵掌声。
这不单单是一场演出,分明是一场城乡孩子沟通的隆重舞台剧,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染了此行的每一个人,也更坚定了她和老师们将爱传播下去的决心。
2018年6月,石冬梅任兰州市平凉路小学南山分校执行校长,除了助力学生的发展,她又多了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助力教师的成长,她带领老师们迈开一体化教育改革的稳健步伐。(记者 陈振凤)
责任编辑:韩小月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