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有了“绿”着的八步沙 才有“活”着的黄花滩

发布时间:2021-02-05 15:39:09     

“坚守家园梦想,铸就绿水青山 ”“ 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治沙信念矢志不渝,楷模事迹厚重感人”……走进古浪八步沙林场办公室,一面面鲜红的锦旗背后凝聚了三 代治沙人的坚守。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步沙林场,实地查看当地治沙造林、生态保护等情况,并强调“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总书记的谆谆嘱托,给了八步沙林场三代治沙人以及古浪县广大干部群众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8(8319392)-20210205115525(1).jpg

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接受记者采访(2021年1月19日 拍摄)。

一年多来,八步沙林场职工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向沙漠腹地进军,压沙植树,不断巩固和扩大治沙造林成果,让沙土变成沙金。

薪火相传铸就绿色梦

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南缘、古浪县北部的一个风沙口。

据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回忆,随着气候干旱和过度开荒放牧,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已是寸草不生、黄沙漫地。沙丘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移动,严重侵害着周边10多个村庄和2万多亩良田,给当地3万多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过境公路铁路造成巨大危害。面对步步紧逼的沙丘,一些人上新疆、去宁夏、走内蒙古,开始离开家乡。

1981年,作为三北防护林前沿阵地,古浪县着手治理荒漠,对八步沙试行“政府补贴、个人承包,谁治理、谁拥有”政策。改革开放初期,承包沙漠对于当地人来说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谁能有勇气向茫茫沙漠发起挑战?

关键时刻,时任土门公社漪泉大队主任的石满站了出来,他说:“多少年了,都是沙赶着人跑。现在,我们要顶着沙进!治沙,算我一个!”紧接着,郭朝明、贺发林、张润元、罗元奎、程海也站了出来。六位老汉,四位共产党员,他们以联户承包方式,组建了八步沙林场。

在治理八步沙的过程中,有四位老汉相继离世,在世的也慢慢干不动了,接下来怎么办?六家人约定,无论多苦多累,每家必须有一个继承人,接着把八步沙管下去。

在老一辈治沙人的感召下,郭老汉的儿子郭万刚、贺老汉的儿子贺中强、石老汉的儿子石银山、罗老汉的儿子罗兴全、程老汉的儿子程生学、张老汉的女婿王志鹏陆续接过老汉们的铁锹。“六兄弟”成了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2017年,郭朝明的孙子郭玺加入林场,成为八步沙年轻一代的治沙人。六老汉、三代人,将治沙的接力棒手手相传,将绿色梦想铸成黄金信仰,将庄重誓言融入传世家风,把自己人生的精彩华章写在了八步沙。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步沙林场视察后,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省内外游客。这两年,数不清的单位和个人在林场举行主题党日活动。

据郭万刚介绍,2018年9月,一位四川籍的退休人员看到对六老汉事迹的报道后,专程过来参观和学习,被几代治沙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在回家前,他表示想为八步沙的生态建设出一份力,于是每月按时给林场的爱心账户上汇入300元,他的这一举动一直持续到现在。


向生态要效益让沙土变沙金


805(8319386)-20210205115723(1).jpg

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八步沙被皑皑白雪覆盖(2021年1月19日 拍摄)。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铁梁


昔日,一片漫天黄沙的不毛之地的八步沙,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物种丰富、环境优美、生机盎然的沙漠林场。它将黄花滩移民区10多万亩农田紧紧抱在怀里。在林场的保护和涵养下,周边农田亩均增产10%以上,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有了‘绿’着的八步沙,才有‘活’着的黄花滩!”当地人这样评价。

八步沙林场在2000年组建党小组,2005年成立党支部。郭万刚说,林场每次遇到迈不过去的坎,都是党员发挥了中流砥柱的核心作用。上世纪90年代,林场遇到发展瓶颈,有人甚至提出卖了树解散林场,这时,是共产党员坚定地站了出来,从如何吃饱肚子入手,逐渐让林场走出困境。

新时代的八步沙人,通过引进市场机制,完善经营管理,成立了古浪县八步沙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承包实施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项目、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并承接了国家重点工程西油东送、干武铁路等植被恢复工程。

郭万刚告诉记者,目前,“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已落户八步沙,将把八步沙打造成集教育基地、休闲观光胜地、沙漠旅游目的地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届时游客可以沿着八步沙边缘环游,体验沙海绿洲奇迹。

“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郭万刚采访中坚定地说,“一代治沙人当中,有四名是共产党员。在最艰难的时刻,正是有了党的领导,才挺了过来。在喜迎建党10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带领大家管护好林子,种更多的树,让陇原大地更加美丽。”(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