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家门口”的“书式”生活

发布时间:2020-08-28 09:55:55     



白银路街道甘家巷社区漫卷书堂 一隅(8月25日拍摄)。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杨丹
 

  一条河、一座桥、一碗面、一本书……在诸多的城市“标签”中,“书”是金城兰州的金字招牌之一。

  从图书馆到各大书店、“读者小站”、24小时自助借阅机,再到一个个“家门口”的“充电站”,读书已然成为新潮流、新风尚,带给兰州这座城市无限的活力与创造力。

  8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城关区白银路114号甘家巷社区打造的大型复合型阅读体验中心——漫卷书堂,体验这一基于全新文创设计理念,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的开放式、多功能、专业化党建工作阵地。

  漫步在840平方米,时尚温馨、书香四溢的现代化书屋中,数张整洁的长条桌前和窗户边两两相对的沙发上,坐着安静专注阅读的市民。一组组书架上,中外文学、党政法律、生活休闲等40种品类3000余册图书整齐分类摆放。墙角处的“图书漂流”区域亦规则陈列着辖区居民捐赠的各类书籍——瞬时间,对“书式”享受的美好体验“引关”“圈粉”记者。

  “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受用无穷。”刘静是漫卷书堂的常客,几乎每天下午她都会带着笔记本来这里“打卡”。

  “《儿童教育心理学》《二十四节气养生经》这2本书就快抄完了。看看书、动动笔,还能和街坊邻居交流学习心得,日子过得既充实又快乐。”刘静一边向记者展示她的笔记本,一边笑着说:“图书馆开到了家门口,还有什么理由不读书?你看,这些学生们假期来这里看书、做作业,多好啊!”

  文化抚慰心灵,浓浓的阅读氛围让甘家巷社区呈现出别样风采。“社区书屋应当成为辖区居民读书的‘便利店’,文化学习、展示与交流的‘新空间’,基层治理的‘新基建’。”甘家巷社区党支部书记杨钰娟告诉记者,社区为此选取贴近生活实际、实用性强,且满足不同年龄段阅读需求的书籍,通过组织开展读书分享会、书法绘画、艺术插花、陶艺茶艺等多种主题活动,竭力满足辖区居民对文化生活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基层党员干部和市民百姓心中扎了根、发了芽、开了花。

  作为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项重点工作,一年来,全市111个乡镇、街道均结合各自实际,大力推行“党建引领+乡镇、街道主书院+村(社区)分书屋”的“家门口”“充电”模式。手捧书本、醉心阅读、丰盈生命、涵养情操。如今,阅读已成为金城百姓最时尚的休闲、最亮丽的风景、最自觉的追求。

  不少村、社区还在图书选择上执行“由民做主”,广泛征求各年龄段村、居民的意见建议,引导大家参与到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和谐村、社区建设中,并招募“志愿者”作为书屋管理员,对其进行专业化图书分类、登记、上架等技能培训。“是实实在在的利民之举、真真切切的文明之花。”市民百姓纷纷称赞。

  为使这朵“花”嫣然绽放、芳香四溢,兰州市积极深化推进全民阅读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工地、进家庭、进特殊人群,加大移动书屋、自助阅读机、阅报栏(屏)等阅读信息化设施建设,在学校、医院、车站、机场、公园景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提供数字化阅读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创新完善中。(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杨丹)

责任编辑:韩小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