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改”出为民服务公安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0-08-26 09:48:51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周年】

“改”出为民服务公安加速度

“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习近平                                                   



兰州市公安局户政处民警在无人警务室帮助群众使用自助服务设备办理临时 身份证(8月19日拍摄)。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芳芳 摄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推出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所有这些改革,无不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最高价值取向。

  落户城镇不难了、车检烦心事少了、出入境更加方便了……老百姓的这些切身感受,反映出我省公安机关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服务新举措带给人们实实在在的便利。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年来,我省公安警营处处激荡着改革服务为民的浪潮。一批批暖心、贴心、放心的服务“大礼包”,聚焦“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积极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践行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忠诚誓言。

从“多头跑”到“一窗跑”

  8月15日上午,来自陕西省西安市的杨莹女士,拿着即将于10日后过期的身份证,走进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广武门派出所办证大厅,希望换领一张新身份证。

  能不能办?她的心里其实特别没底。因为她在兰州的工作单位,只是公司总部派出的暂时外驻机构,她本人并非长期工作生活于此。

  “如果办不了,就回家办。”抱着几分侥幸心理,她决定试一试。

  “从兰州到西安,600多公里,往返一趟怎么也得耗时一天。回到户籍所在地办理,不仅花钱耗时,还很耽误工作。”杨莹说。

  然而,接下来的办证过程比她想象的要顺利得多。户政民警告诉她,从今年7月起,兰州实现身份证全城通办了,省内户籍在兰州办理身份证,只需前往任一就近的户籍派出所窗口即可办理;而像她一样的省外户籍,如果可以提供务工、上学、居住证明,直接就可以在辖区户籍派出所窗口办理;如果无法提供以上证明的,只要填写一份《省外异地居民身份证办理告知承诺书》,就可办理了。

  填表签字、录入指纹、微信缴费,短短10分钟,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在办好全部手续后,杨莹拿到了回执单。

  从过去的三四天到现在的10分钟,身份证异地办理使很多像杨莹一样的人免去了人在“证”途的奔波之苦。

  去年以来,为推动全省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省公安厅一方面突出政策支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甘肃省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办法》等系列文件,构建了我省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框架和服务新型城镇化的户口管理体系;一方面突出深化改革,全面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分,全省全面放开所有城市包括兰州“四区”的落户限制,不设置任何前置条件,实现省内城市、城镇落户时“零门槛”,坚决杜绝变相设置“隐形门槛”等影响城镇落户的问题,促进劳动力和各类人才城镇落户。

从“长途跑”到“不用跑”

  “警官,六年免检的车辆怎么申领检验标志?”8月5日,金塔县西坝镇晨光村警保合作劝导站的曾先生,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的孙警官询问道。仔细询问对方来意后,孙警官便开始耐心地指导曾先生使用“交管12123”手机APP,不到2分钟就完成了电子检验标志申领业务。

  “谢谢你,没想到手机上就办妥了,真是太方便了!”曾先生不禁感叹交通管理的科技化和便民化。

  今年7月以来,为进一步优化车辆管理服务,使群众“少跑路”,金塔公安交警正式推出“流动车管所”,先后走进全县各个乡镇,利用全县建成的警保合作劝导站、车驾管服务站,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车驾管业务。

  “郭先生,您的三轮摩托车不属于免检车辆,我们需要作进一步查验,请您稍等。”虽然劝导站工作条件有些简陋,但交警大队车管所工作人员仍严格按照《机动车查验规定》要求,对需要查验的车辆逐项进行检查,确保每一辆上路行驶的机动车都能达到安全标准。在检验的同时,还不时地提醒群众开车时减速慢行,确保安全。

  流动车管所的推出,既解决了当地老百姓农忙时难以到车管所办理业务的难题,还帮他们拓宽了视野,学习了新知识,当地百姓纷纷对“流动车管所”提供的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点赞称好。

  为进一步推进公安便民利民服务,我省公安机关将办事服务窗口向社区警务室、交管服务站以及社会服务机构等“便利店”延伸,实现就近“最多跑一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所需的业务。

  一项项便民利民措施如春风化雨,沁润着百姓的心田,而惠及民生的喜人成效,也正源源不断地涌现……(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芳芳)

责任编辑:韩小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