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兰州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0-12-02 17:44:03     

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兰州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17年,皋兰县、七里河区在全省第一批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永登县、榆中县又连战连捷顺利实现脱贫退出;全市2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017年脱贫退出71个、2018年脱贫退出185个,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100%脱贫退出;2020年9月底,经逐级自下而上验收,全市剩余的0.38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了退出标准,实现了脱贫……这是记者在省政府新闻办12月1日举行的“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兰州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兰州市在脱贫攻坚工作方面的相关情况。

抓好民生工程实现整体脱贫

脱贫攻坚以来,兰州市县两级把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作为脱贫的根本来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10391元增长到2019年的13605元,增长了30.93%。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无失辍学学生。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100%,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都实现了达标,所有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实现农村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的目标。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全市农村低保标准由2016年的每人每年2986元提高至2020年的4428元,增幅达48.3%,特困供养对象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5757元,实现应保尽保。

2016年以来,兰州市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359户,易地搬迁建档立卡群众1568户5543人;完成各类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850.2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达100%;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8%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所有行政村实现动力电全覆盖,全市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

协同作战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

兰州市充分调动各级各方面工作积极性,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协同作战,形成各方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主动加强与天津市宁河区、宝坻区和东丽区的衔接沟通,全面开展协作帮扶,累计援助帮扶资金2.7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04个,受益贫困人口15.57万人,先后选派27名干部赴天津三区挂职,互派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等专业技术人才501人次。

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帮扶,开展“百企帮百村、共建新农村”“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帮扶”等活动,700多家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与18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民营企业投入帮扶资金7.0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890个,338个贫困村8.12万贫困人口受益,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动力活力。

筑牢防止返贫致贫“安全网”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对照脱贫指标、成效考核要求、普查标准以及“四个不摘”、应对疫情灾情、高质量交账要求查缺补漏,全面检视清零,查找影响脱贫攻坚大局的风险隐患,尤其是对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和非贫困县,逐村逐户开展全面检视。

兰州市组成由帮扶责任人、乡村两级干部、驻村工作队组成的核查队伍,逐村逐户一遍一遍核查过筛子,着力排查“两不愁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对排查出的问题,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限时对账销号,推动各项政策措施惠及贫困群众,真正让脱贫成效得到群众认可。检视清零行动中,贫困户核查发现产业扶贫等9类31个问题,贫困村核查发现基础设施等5类16个问题,现均已完成整改,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兰州市将深入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眼“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提升基础设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