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张家川县高质量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

发布时间:2020-10-21 10:48:2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张家川县高质量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


10月19日,在张家川县“脱贫攻坚宣传周”活动上,展销的农特产品受到市民青睐。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辉
 

  “目前种植特色产业乌龙头200亩,发展养殖户15户、清真餐饮22户,截至去年底,人均纯收入稳定达到4821元,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10月19日上午,在张家川县“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脱贫攻坚主题成就展启动仪式上,省委政法委办公室副主任、驻张家川县刘堡镇梨园村第一书记张宁用一组数据总结了村里的脱贫成果。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深度贫困县。为攻克贫困“堡垒”,张家川县在省委政法委等各级帮扶单位的帮扶下,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让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张家川县呈现出一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生态良好的发展景象。截至2019年底,全县累计减贫11.18万人,14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33.79%降至0.92%,高质量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2020年2月,张家川县被省政府批准整县脱贫出列。

喜人成果“云”上见

  10月19日上午,张家川县“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脱贫攻坚主题成就展在兰州举行,甘肃新媒体集团所属各平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媒体报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示了张家川县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生动实践和喜人成果。

  上午10时,张家川县胡川镇王安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内,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村组干部以及当地群众不约而同围坐在一起,通过网络直播观看活动实况。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直播画面中,张家川县委书记陈晰坚定的话语,鼓舞着每一个人,也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

  培育富民产业、实施易地搬迁、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说起这几年王安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兰州文创大厦5楼,张家川县脱贫攻坚主题成就展全面展示了张家川干部群众勠力同心、真抓实干,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概述”“产业富民”“携手同行”“先锋引领”“小康生活”等六大板块,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全面展现了张家川“全县整体脱贫摘帽、生态治理大见成效、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的新面貌、新风采,广大网友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今日张家川的美丽景象。

  直播镜头切换至甘肃日报社小广场,张家川县“脱贫攻坚宣传周”文艺汇演和农特产品展销正在这里火热进行,蜂蜜、花椒、香酥鸡、清真特色牛肉等特色农产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品尝、购买……

政法力量护航脱贫攻坚

  “第一书记岗位普通但不平凡,充满着责任与情怀。”作为一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政法扶贫干部,张宁深感第一书记肩上的责任重大,驻村近3年来,他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以实际行动践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诺言。

  驻村帮扶,行走在最基层、实践在最一线。张宁每时每刻都在触摸扶贫脉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真诚赢得群众信任,用实干换取群众支持。

  随着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签合同、订契约是很多贫困户遇到的“新鲜事”,个别无良涉农企业就利用合同漏洞坑农害农。

  张宁所在的梨园村养鸡致富带头人丁万福在购买鸡苗时就碰上这种事——

  2019年年初,丁万福通过熟人介绍认识了一个江苏徐州的男子,该男子自称是养鸡专业户,免费供应鸡苗,出栏负责销售。老丁一听很是高兴,没仔细看就把合同签了,还给人家打了2万元的保证金。

  等回过神来仔细研究合同时,丁万福顿时傻眼了。原来,合同要求必须购买他的饲料和使用他搭建的鸡舍。

  老丁的合作社,全村有17户帮扶户入股,盈利与否事关帮扶户分红增收,事关脱贫验收考核,更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

  接到老丁的求助后,张宁一边和省法学会的同事联系沟通协调处理此事,一边主动给这个自称是养鸡专业户的男子打电话,表明身份,对其进行耐心劝解和有理有据、义正言辞的告诫。

  通过几个方面的工作,迫于压力,老丁的保证金终于退还了,合同也作废了,及时挽回了损失,确保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以此为契机,我们针对贫困群众维权意识差、签约意识薄等难题,发挥政法职能作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法治扶贫,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协调省律师协会志愿者服务团60人次,进村入户5次开展法律宣传。现如今,全村法治氛围日渐浓厚,群众法治意识逐渐增强,有效推动了全村脱贫攻坚工作。”张宁说。

让父老乡亲日子越过越红火

  扶贫工作倾注着帮扶单位的心血和关爱,凝聚着帮扶干部的满腔热忱和无私奉献。

  张家川县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省委政法委、省民委、省社保局、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联通公司、兴业银行兰州分行等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鼎力帮助。

  省委政法委先后选派2名处长挂职张家川县委副书记,各成员单位共派出50多名干部驻村帮扶,切实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推动脱贫任务落实。同时,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引进项目,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省委政法委为刘堡镇每年争取1000万元的脱贫攻坚专项资金,协调建成投资1500万元的张家川镇中学综合教学楼,解决9万人安全用水的富川水库等项目,协调资金735万元硬化帮扶村道路,切实惠民生、解民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贫困户掌握科学技术,带动更多人不返贫、能致富才是长久之计。各帮扶单位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之策,加大扶持力度,指导每个帮扶村成立了种养殖合作社,基本实现了村有致富产业、户有增收项目。

  省委政法委协调将张家川县5000亩坡地列入退耕还林规划,大力发展乌龙头产业,帮扶村种植乌龙头近千亩;

  省社保局组织群众流转闲置土地260余亩,种植蔬菜、中药材,养殖牛羊、土鸡,为帮扶村增收300多万元;

  甘肃烟草公司投入215万元,建设食用菌产业孵化中心、育肥牛等种养殖项目,增强帮扶村脱贫攻坚的“造血”功能……

  距离打赢脱贫攻坚战只剩70多天了,这意味着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决战期和冲刺期。“省直帮扶单位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持续在强化责任、落实政策、攻坚克难、稳定脱贫上下功夫,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努力为张家川父老乡亲过上更加红火的日子,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省级帮扶张家川县组长单位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孔祥仕在分享帮扶经验时信心满满地说。(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 何明霞)

责任编辑:韩小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