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甘肃省脱贫攻坚县(区)宣传周·陇西】内帮外扶,齐心协力摘穷帽

发布时间:2020-07-15 15:36:06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甘肃省脱贫攻坚县(区)宣传周·陇西】
内帮外扶,齐心协力摘穷帽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蹇勇德 左玉丽 杜雪琴 齐兴福

  脱贫攻坚需要全社会的总动员。

  在定西市陇西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带着团队、带着资金、带着项目、带着热情,投入到脱贫攻坚这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中。

  东南沿海发达城市来了。2017年,福州市连江县、定西市陇西县正式确立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关系,连江县先后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25亿元,落实社会帮扶资金2650万元,捐赠物资价值1000万元,用于扶持陇西县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到户产业、劳动技能培训、村集体经济发展、大学生资助、残疾人康复和农业产业保险等项目,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2.4万户。

  大型国有企业来了。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紧盯陇西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2017年以来,投入帮扶资金2998万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30多个,先后选派专家教授培训陇西县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640人,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110人,受益贫困人口达1.34万户5.67万人。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自2012年帮扶陇西县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680万元,其他帮扶近150万元。特别是2018年以来,兰州铁路局对陇西县文峰镇东梁村,通安驿镇东峪村,渭阳乡本驮、水泉、锦屏村5个贫困村进行重点帮扶,从党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帮扶,持续为贫困村注入脱贫原动力。

  甘肃省总工会、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药兰州生物研究所、西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来了。其中,甘肃省总工会作为帮扶组长单位,定点帮扶陇西县马河镇杨营村、宏伟乡井儿村、宏伟乡文家集村、云田镇回岔村和杜家门村5个贫困村,先后派出18名骨干到县村任职,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900万元,帮助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拓宽贫困户的增收和就业渠道。2019年底,由省总工会帮扶的1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5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以下。

  定西市和陇西县的单位也来了。定西市有5名市级领导联系陇西县并包抓5个深度贫困乡镇和10个贫困村,定西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等13个市直单位帮扶陇西县8个乡镇的16个贫困村。其中,定西市教育局定点帮扶陇西县权家湾镇赵家岔村和郑家川村,赵家岔村已实现稳定脱贫70户305人,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退出;郑家川村现有贫困人口5户1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89%,今年年底实现整村脱贫。

  陇西县则全面推行县级领导联乡抓村帮户制度,主要领导挂靠包抓深度贫困乡镇,县级领导共包抓67个贫困村,全县138个县直及驻陇单位帮扶行政村215个,4361名县直单位帮扶干部帮扶贫困户1.69万户,2268名乡镇帮扶干部共帮扶贫困户1.76万户,做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全覆盖,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山海相依情正浓

——连江对口帮扶陇西协作扶贫结硕果

陇西县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 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蹇勇德 左玉丽 杜雪琴 齐兴福

  从秀水闽南到陇中高原,2000多公里的路程,隔不断两地对口帮扶的情谊。

  2017年,福州市连江县、定西市陇西县正式确立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关系,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携手同行就此展开。

  近三年来,连江县通过资金投入、产业培育、教育医疗扶贫等多种方式对陇西县开展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帮扶,仅2019年,陇西县到位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帮扶资金3972万元中,有2643万元来自连江县。这跨越山海的结对帮扶,让陇西县2.4万户贫困人口受益,也让连江县和陇西县两县人民紧紧相依。

产业帮扶 群众增收有“良方”

  记者来到陇西县文峰镇桦林村包文海家的鸡舍时,他正忙着给1000多只小鸡加水。

  “村里发展起来了,还建了万只放养鸡养殖基地,我只要养好鸡苗子就行了。”包文海说,抛去一只鸡一个月将近20元的养殖成本,一个月下来,1000只小鸡平均能赚七八千元。

  桦林村的万只放养鸡养殖基地,正是由连江县投入的30万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建成的。

  2019年,连江县在陇西县实施了食用菌大棚种植、牛羊养殖、光伏发电、扶贫车间等产业扶贫项目,有效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

  以引导培育龙头企业开展产业合作为突破口,今年连江县在陇西县投资企业4家、投资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巩固提升扶贫车间22家、新建10家。

教育帮扶 “良师”扶智见良效

  林姝是连江县实验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今年志愿来到陇西县实验小学支教。

  今年连江县计划选派的30名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到陇西县开展支教支医支农等工作,林姝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虽然干燥和高海拔让长期居住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林姝出现流鼻血、牙龈发炎等诸多身体上的不适,但她依旧尽自己所能,把自己的教学方式、思维方法传授给当地的老师。

  “通过让这些前来对口支教的专家级老师给本校老师把脉诊断,对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陇西县实验小学校长程树骅说。

  对口帮扶以来,连江和陇西两县多次开展教育、医疗方面的学术交流、专家巡诊、送教送培等活动,仅仅2019年陇西县有3305多名教师和医护人员接受了培训。

  去年,连江县开展了“圆梦校园”捐资助学、“手牵手、心连心”残疾人帮扶和“情暖陇西、点亮微心愿”等活动。

  今年,在选派教育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到陇西县开展支教工作的同时,连江县计划投入100万元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补助项目,计划投入426.4万元实施“雨露计划”两后生补助项目,让更多学生受惠。

消费扶贫 脱贫致富有“帮手”

  前不久,连江县的福州连盛食品有限公司与陇西县签订了1000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畜禽购销产业合作协议。

  该企业负责从陇西农民手中或扶贫生产车间里直接收购牛羊等农特产品,然后销往福州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从而带动陇西贫困户增收致富。福州连盛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初勇说:“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中间差价和环节,真正打通消费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这次购销产业合作协议的签订,是近几年来连江县以消费帮助陇西县脱贫的一个缩影。

  2018年初,连江县和陇西县两地聚焦消费扶贫,通过企业合作、电商销售,让“藏在深闺”的土豆、香菇等陇西农特产品走出大山,销往连江。

  在连江,陇西的土豆淀粉被制成福州鱼丸,广受欢迎,福州鱼丸“牵手”定西土豆,创造出了“消费+产业”扶贫的“福州模式”。

  截至去年底,连江已购销陇西农特产品总价值达300多万元。连江在超市还设立了陇西特产专柜,建立了陇西农特产品馆,让陇西农产品进超市、进单位、进企业、进学校,帮助更多陇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群众脱贫引路人

——甘肃省总工会帮扶马河镇杨营村见闻

在省总工会的帮扶点,村民喜盖新房。新甘肃 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 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蹇勇德 左玉丽 杜雪琴 齐兴福

  来到陇西县马河镇杨营村,道路宽阔整齐,一排排白墙蓝瓦的房屋整齐排列,新修建的广场上树荫下,老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村部前崭新的塑料大棚里,农户正忙着给菌棒注水……

  这幅生动的美丽乡村生活场景图,是甘肃省总工会对口帮扶的成果。

  自2017年8月甘肃省总工会帮扶杨营村以来,三年内累计投入资金182万余元,帮助村里夯基础、建项目、兴产业、治环境、抓党建,实现了从村民经济收入到精神面貌全方位的改变。

  “脱贫致富,主要还是靠老百姓,我们只是引路人。”陇西县马河镇杨营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张鹏说。

培育增收产业 贫困户脱贫有底气

  杨龙是杨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在省总工会的帮扶下,不仅搬进了新房子,还有了自己的事业。

  “以前住在山上,种着20来亩旱地,忙活一年也收不下多少粮食。”杨龙说,自己也想早点脱贫,但没有路子。

  甘肃省总工会帮扶杨营村后,把培育富民增收产业作为帮助贫困户增收的主要抓手,帮助杨营村确定了“种养+食用菌+劳务”的产业发展思路,共投入资金39万元,对26座易地搬迁贫困户食用菌大棚每座每年补贴5000元,并坚持培训先行、技术跟进。

  种植香菇不仅有人指导,还有补助可以拿,这让杨龙放开了手脚,去年他包下了4个食用菌种植大棚,经过悉心照料,一年下来收入4万元,杨龙脱贫了。

  “省总工会的驻村干部啥事都给我操心,我还有啥不敢种的。”杨龙说,今年他又种了三个棚子,还吸收了其他贫困户来打工。

  据张鹏介绍,2019年省总工会还投入资金10万元,修建食用菌产业园区排水系统5公里,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香菇种植产业,通过持续三年的扶持培育,使香菇种植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包括食用菌大棚在内的种植养殖、劳务输出等不仅成了杨营村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而且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让贫困户脱贫有了底气。

夯实基础设施 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65岁的杨营村村民令德西,过一段时间就要搬进新家了。

  还是原来的院子,一旁是快要塌了的土坯房,一旁是今年新盖的砖瓦房。

  “一辈子没住过新房子,老了老了还住上了。” 令德西说,让他住进新房子的正是省总工会驻村帮扶干部张鹏。

  令德西家的房子有几十年了,因为供孩子读书家里困难,一直未曾翻新。去年一个大雨天张鹏来走访,发现他的房子墙体都在渗水,便开始想办法筹措资金帮助令德西家盖房子。

  “省总工会出了2万元,我们自己出了2万元,把这房子盖起来了。”新盖的房子虽然不大,但令德西夫妇很开心。

  省总工会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夯实杨营村发展的有力抓手,仅帮助王维东、王保玉、令德西三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就投入资金6.75万元。

  联系协调中国铁塔集团甘肃分公司捐助水泥140余吨,硬化杨营村李家屲社内道路1.18公里;投入资金14万元安装不锈钢垃圾箱,修建垃圾集中处理点;投入资金16万元在闲置河滩地、道路两侧、易地搬迁安置点、小巷道两侧栽植柳树、香花槐、山毛桃、云杉、文冠果共9200多棵……

  省总工会帮扶的这几年,杨营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脏乱差的村庄不见了,换来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在前三年完成绿化的基础上,我们还计划投入资金14.3万元,在河滩空地建设休闲小游园一处,铺设泉水管道1000米,建设避雨厅一座,铺设蛇形石子路600米。”对于今年的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张鹏早已盘算好。

 

帮到老百姓心坎儿上

  定西教育局帮扶干部肖进雄与当地孩子们交谈。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 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蹇勇德 左玉丽 杜雪琴 齐兴福

  这两年,陇西县文峰镇桦林村村民颜爱爱不仅从山上搬下来,住上了新房子,摘了穷帽子,今年还依托本村打造的桦林山生态旅游景区,开起了农家乐。

  “今年光‘五一’,就挣了7000多元。以前从来没有想到一天能挣1000多元钱。”颜爱爱笑呵呵地说。

  帮忙采购厨具、制定菜单、培训做菜、打扫卫生……颜爱爱开起农家乐,脱贫致富的背后,是陇西县政府办公室派驻桦林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刘旭东和几个一起驻村帮扶伙伴的辛勤付出。

  “‘五一’游客多,不光我们自己去帮忙,我还叫了媳妇一起来摘菜。”刘旭东说,每一户贫困户家里大小事,他们驻村干部都操着心。

  在陇西县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有像刘旭东这样一些驻村帮扶干部,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一意扑在扶贫一线。他们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每一位贫困户都当成自家亲人,讲政策、出主意、想办法、跑项目,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摘了穷帽子,拔了穷根子,过上好日子。

  得益于兰州铁路局在陇西县通安驿镇东裕村的帮扶项目,在兰州铁路局派驻东裕村的驻村扶贫干部仰彦龙的支持下,59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仁,不仅脱了贫,还当上了本村扶贫车间的管理人员。

  2017年以来,兰州铁路局在陇西县通安驿镇东裕村累计投入81.3万元帮助发展产业。东裕村曾经百亩撂荒的土地,如今变成了初具规模的油品扶贫加工车间和富民兴村交易平台。

  炒胡麻籽、压榨、过滤、精炼、沉淀、装瓶,榨油厂机器轻鸣、香气弥漫。“和以前把胡麻籽用煤炒完研磨后再蒸制的土法榨油不同,我们的榨油厂用电炒,无污染的科学技术榨出来的油很香。”张仁自豪地说。

  产业兴、百姓富。2019年,东裕村的榨油厂年产量达60吨,解决了14名贫困群众在榨油厂就业,并带动当地451户农户扩大种植胡麻、菜籽。

  仰彦龙告诉记者,线上他们有电商平台,今后,他们将积极参加线下各种农特产品展销会、推介会,打通“东裕老榨”牌胡麻油的销售渠道。

  扶产业,最终还要聚人心。陇西县郑家川村地处权家湾镇北面,自然禀赋差,脱贫攻坚任务艰巨。2019年5月,定西市教育局的易思平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后,全心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扶志以自强,扶智以自立,帮助群众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

  易思平说,他的工作简单概括就是入户走访拉家常,聆听百姓心上事,真心实意解忧难,鼓励加油强志气。在城里务工的王涛说:“没想到易书记会来城里看我们,鼓励我们在务工的同时,一定把孩子的教育抓好。”

  去年8月,易思平将争取来的1万元爱心助学金发到了16名大学新生手上。他说:“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一定要帮助孩子们解决困难,让他们安心学习。”

  通过易思平的积极争取,2019年,4.6万元助学资金帮助了郑家川村22名贫困家庭学生。“这些扶贫干部就和我们的亲人一样。”乡亲们发自内心地称赞。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