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党旗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

发布时间:2020-07-01 09:37:33     来源:甘肃日报

  脱贫攻坚,党旗在飘扬。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为确保脱贫攻坚完美收官,我省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主心骨”作用,把准方向、压实责任,不断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筑牢“桥头堡”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在徽县嘉陵镇,稻坪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把村子从“偏远之地”变成“旅游胜地”;

  在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党支部积极发展羊肚菌种植+光伏发电,带动了村里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在兰州市西固区达川镇,镇党委采取“支部+协会+农户”模式,重点发展大棚蔬菜、高端水果种植,激发了群众种植热情。

  党支部“活”起来、“动”起来、“强”起来,村里才能发展起来、群众才能真正满意。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加强乡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实施“四抓两整治”、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提升行动等,着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了村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和水平。

  从致富带头人到优秀青年农民,从农业种植能手到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越来越多能带对路子、带好发展、带正风气的“领头羊”被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之中,如一粒粒火种,点燃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

  目前,我省农村致富带头人比例提高到39.21%,由5815人增加到6255人,全省村党组织书记依法兼任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由2019年年初的5.1%提高到年底的73.8%,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优选“主攻手”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党的战斗力的基础。

  脱贫攻坚中,我省注重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由党政机关中选派的优秀党员干部进驻到各个贫困村,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倾心服务扶贫对象,整顿涣散基层组织,点燃贫困群众致富激情,广大党员的带富作用已经成为帮扶到户、精准脱贫的强大牵引。

  在临潭县三岔乡斜沟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刘旺海,带领群众种植藜麦、开办合作社、养羊养蜂,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让群众实现年初有计划、年底有分红的致富梦想。

  秦安县云山镇云山村驻村帮扶队第一书记王勇,帮助村里退伍青年发展散养鸡项目,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带动贫困户增收。

  帮贫困户销售蜂蜜、协调安装太阳能路灯、用新媒体推广村里特产,西和县兴隆镇磨石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李昊说,“我要继续创新工作思路,多多运用网络新媒体平台,用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全力帮助磨石村村民打好脱贫攻坚战”。

  精准施策,各有高招,各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实际,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帮扶工作,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为群众服务,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脱贫攻坚的每一页成绩都写着他们的酸甜苦辣,贫困村的每一点变化都渗透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

打造“助推器”

  高质量脱贫,离不开富民产业的持续发力。

  我省用好中央、省上扶贫政策和扶持资金,指导县(市、区)制定发展集体经济实施方案,“一村一策”制定扶持方案,采取领导包抓、对口帮建、培训帮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全省各级统筹12.7亿元,扶持878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支持村党组织和党员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7337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兼任集体组织经济负责人,村干部、农民党员领办农村经济组织近1.9万个,有力带动了脱贫产业的发展,夯实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基础。

  庄浪县提出党组织建在合作社、党员聚在合作社、农民富在合作社、品牌树在合作社的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思路,巩固提升“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贫困群众”的产业平台和组织体系,把组织力有效转化为生产力。

  宕昌县坚持把村办合作社发展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把村办合作社发展成效纳入乡镇领导班子考核评价内容,形成了各方联动、集中发力、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舟曲县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农村产业“由分散化到集约化、微小化到规模化、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使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产业富民之花在藏乡江南璀璨绽放。

  党建引领,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注入了蓬勃力量。如今,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冲锋在前,让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庄严承诺,在决胜全面小康征程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朱婕)

责任编辑:韩小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