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乡村教师的默默坚守

发布时间:2021-09-09 22:00:36     

9月6日,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走进武山县桦林镇包门小学朱湾教学点,校园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偌大的校园内却听不到孩子们的嬉笑声,只有校长赵元顺一人独自坚守。

(Y,配图,大山深处  一名教师的默默坚(9938035)-20210909215215

赵元顺在翻着曾经给学生写的一篇篇范文。

虽然学校没有一个学生,但在开学日这天,赵元顺依然将国旗徐徐升起,将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看到空荡荡的校园,赵元顺显得孤独而无助。

在干完手头的工作,赵元顺还像以前一样,坐在办公桌前,翻着曾经给学生写的一篇篇范文,曾经和学生的点点滴滴依然会出现在赵元顺眼前。

“此前全校有3名学生,秋季开学后,本该4年级升5年级的两名女生转学了,剩下1名3年级的女生因先天性疾病复发正在休养,差不多11月份才能返校。”赵元顺说。

交谈间,赵元顺打开了话匣子。他说,1984年9月,他22岁时成为桦林镇包门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1987年,他被调到距离包门小学10多公里外的朱湾教学点,从此,便与这所学校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朱湾教学点学生最多时有250多名,而赵元顺也从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后又先后担任朱湾教学点校长至今。这对赵元顺来说,更多的是责任,他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做游戏,每一门课程都耐心讲解,在课后还给孩子们辅导作业。他对孩子们常常说:“山里的孩子,只有学习才有出路。”

“这些年来,村里的好多娃都考上了大学,有的还读了研,看着他们一个个出人头地,我心里也很高兴。”说到这里赵元顺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马上就是教师节了,以前每年这时还会听到孩子们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可是今年只能一个人过教师节了。”想到这里赵元顺又略显无奈。

“明年5月,我就要退休了,看着眼前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心里还是舍不得。”赵元顺说,这里的每一株树、每一棵草都是他栽的。

从教37年来,赵元顺已经从黑发变成了白发,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赵元顺默默坚守在大山深处,把希望留给山里的孩子。(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