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前沿】新形势下平安校园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9-02 22:18:29     

新形势下平安校园建设的思考


□ 李富忠

建设平安校园是学校各项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安全工作是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与基础,教学工作与安全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尤其是新形势下,通过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改善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营造秩序良好、校风文明、思想健康、师生安全、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教书育人环境。

一、课上讲安全,提高安全工作的强度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安全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向学生传授交通、用电、防火、防震、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开展应对洪水、火灾、地震、泥石流、拥挤踩踏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逃生的基本常识和准则,以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任何课程资源都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活动的载体,教师要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渗透。

二、课间促安全,提高安全工作的宽度

学生的课间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但课间活动往往是学校安全事故的多发地带。学生在奔跑中脚扭了、从滑梯上滑落摔伤了、与同学发生矛盾弄伤了等诸多安全事故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在课间活动中有效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首先要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制定具体的课间行为准则,建立课间巡查制度。其次能推荐健康、安全、有益的课间游戏活动,如跳皮筋、抛小球、踢毽子等。为了方便管理,也可在课间将学生按年龄及身体特点分成几个活动小组,每个小组都由组长负责,领导学生在规定的区域内分组开展课间活动,尽量避免课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课后倡安全,提高安全工作的广度

班主任教师除对学生负有在校安全教育的职责外,对学生的校外安全教育也必不可少。首先,教师要把安全教育工作辐射到班内的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在家的活动状况进行适时掌握,根据反馈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以达到安全辅导的目的,形成家、校对学生安全管理的合力。其次,教师可以倡导学生成立校外安全宣传小组,把校内学到的安全知识在自己的村屯进行定期的宣传、讲演活动,发挥安全联运机制,让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成就感,以便今后能更好地投入到安全学习当中。同时,学生可以在校外收集一些安全事故方面的素材,通过班级板报、宣传栏进行定期的刊载、宣传。利用主题班队会活动,对所收集的素材进行评论、演说。以鲜活的事例,提高学生的主体防范意识。

构建平安校园是大家的责任,安全无小事,必须从细微处入手,把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明处,做到平安校园创建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作者系通渭县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