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兰州市委政法委帮扶永登县七山乡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0-05-25 15:12:38     

“七山”蝶变展新颜
——兰州市委政法委帮扶永登县七山乡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吃水盼下雨,出行盼公路,黑夜盼灯火,放羊娃盼着吃饱肚。”在永登县西南部大山深处,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曾几何时,永登县七山乡“理所当然”地把“贫困”当做“标签”。
        “我是你的帮扶干部,有啥困难和问题我来帮您解决……”脱贫攻坚战的号角犹如一声“春雷”响彻七山。
        作为市级帮扶组长单位,2012年以来,兰州市委政法委带领 20 家帮扶单位及 516 名帮扶干部,为七山乡 2531 户74612名村民带来了从根本上改善生活的希望。
       关注民生,迎难而上,精准施策,真帮实扶。兰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杨金泉多次前往七山乡调研指导、协调督促各帮扶单位与当地党员干部一起,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示范引领、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不断深化拓展脱贫攻坚行动。
        8 年间,七山乡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 2603 人,贫困发生率由 30.95%下降到 0.08%,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民生保障显著加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持续提升。

“活水”润旱地更润心田
       
      年均降水量不足24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000毫米。七山的苦和穷,突出体现在“旱”字上。面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兰州市委政法委始终把解决农民吃水难、用水难问题摆在帮扶工作第一位。

       2019年6月,海拔2200米的七山乡鱼盆村通上了自来水,结束了饮用窖水的历史。村民石占其高兴地说:“从没想过我这辈子能在家喝上自来水。”

       勠力同心,多方协调。兰州市委政法委历任书记和各帮扶单位将解决七山乡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视为己任,共筹措资金3100余万元建成“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现全乡865户常住户拧开自家龙头就能吃水、用水的历史性跨越。

       官川村有一条1974年修建的“老渠”,因没钱衬砌荒废了。帮扶干部把农村种植业发展与村级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协调相关部门完成了项目修缮。

        “只要1个小时,水就淌到我家地里了!”村民钱承运笑着说,“18.8公里的提灌渠道修好了以后,浇水再也不愁了!”

       记者翻阅历年《七山乡帮扶单位帮扶情况统计表》,帮扶单位、联系村、帮扶项目、投入(协调)资金以及进展情况等内容一目了然。从七山支渠到永久性蓄水池、应急水源工程修建,每个项目都详细记录在册。特别是2019年以来,兰州市委政法委牵头将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发展作为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的治本之策,狠抓七山乡2000亩高标准农田灌溉工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三通”驱动人居环境改善

       “进出村方便,做买卖、打零工拔腿就走,农产品能运出去卖个好价钱……”七山乡农民祖祖辈辈的愿望就是能有一条通坦的路。如今,走在鱼盆村崭新的水泥路上,道路两旁齐整笔直伫立着的太阳能路灯和青翠的云杉,分类垃圾箱每隔数十米就有一处,出趟门“半腿子土”的状况一去不复返。

       “这都是帮扶单位争取资金修的,铺路的时候干部和村民一起干活……”鱼盆村党支部书记石明军告诉记者,兰州市委政法委与各帮扶单位筹措资金6000余万元,硬化、砂化、整修村社道路60余条。现如今,全乡9个村全面实现了“路路通”,硬化砖化巷道8千余平方米,加固维修墙面3.2万平方米,种植树苗6万余株,改造户厕1632座,完成垃圾填埋场点10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各帮扶单位还将“点亮路灯”作为“民心工程”之一,“跑关系”“磨嘴皮”,先后筹措资金230.5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430盏,完成了全乡各村主干道和巷道的亮化工程。沟通协调国网兰州供电公司精细测算、合理规划,完成了8座变压器的增容增压,架设了500米高压输电线路,实现了动力电覆盖。

       与此同时,安装“户户通”有线电视接收设备1100套,修建电信、移动通讯基站4座,实现了电话、网络以及电视收视全覆盖。



帮扶干部帮助农户进行玉米脱粒(2018年10月15日拍摄)。资料图片
 
“大增收”路子越走越宽

       80后的鱼盆村村民包世伟早几年外出务工成了“富裕户”,不少村民希望能“复制”他的成功经验。可就在4年前,他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引导下,看准了肉羊养殖项目,带着妻子,毅然回到了村里,当起了“羊倌”。

        “通过帮扶干部的大力支持,我贷款50万元,修羊圈用了20万元,其余的钱买了羊。”谈到自己办起的现代化、规模化养殖场,这位80后“羊倌”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为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活力、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有后劲,兰州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七山乡6.72万亩耕地和89万亩草山的资源优势,送思路、送点子、送政策,帮助村民寻求致富增收门路,与各帮扶单位和乡党委政府一同规划了“双垄玉米+肉羊养殖+劳务输出+小额信贷+惠农政策”的“大增收”路子,在积极联系农业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捐助了价值260余万元的铡草机、起垄覆膜机、拖拉机等农机具。

        几年间,七山乡双垄沟玉米种植面积达5.4万亩,套种文冠果面积突破1万亩,地膜旱砂西瓜种植面积发展到4200亩,旱地大接杏种植面积达1000亩,经济林面积由1000余亩扩增到12000亩。

        此外,多措并举扩大养殖规模,建成的肉羊集中养殖基地存栏量达8.4万余只。“母羊入股、输造结合、年底分红”等脱贫模式,实现了农户养一只羊3年增收1465元。目前,“七山羊”“七山杂粮”等品牌正搭载“互联网+”出村进城的“快车”,借助帮扶单位和电商平台的力量,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致富路上与“法”同行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政策、资金、产业等帮扶,还需要把法治信仰根植到群众心中。

       决胜脱贫攻坚行动中,兰州市委政法委帮扶干部走村串户、爬坡上坎,收集意见、了解期盼,与群众打成一片,适时补充、更新、完善“一户一册”精准帮扶计划,落实惠民措施,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同步“脱贫”,这样的“果实”才更饱满。为此,兰州市委政法委将产业奖补、教育扶贫、养老保险、社保标准、医疗报销、残疾补助等六项惠农政策和驻村帮扶工作队、七山乡有关负责干部的联系方式,设计印制成“脱贫攻坚帮扶卡”和“挂图”张贴在农户家中,让大家通过电话足不出户了解政策,解决困难。

 
帮扶干部在七山乡鱼盆村为道路两旁树苗浇水(2019年3月12日拍摄)。资料图片
       
      农闲和节假日期间,兰州市委政法委联合司法行政等部门多次到七山乡开展法律政策宣讲活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加深人民群众对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信任度和支持度,新时期政法扶贫干部的良好形象在村民心里扎了根。(记者 杨丹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