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西峰区彭原镇赵沟畎村第一书记周柄全的帮扶故事

发布时间:2020-05-18 11:54:47     

脚沾泥土 心入农家
——西峰区彭原镇赵沟畎村第一书记周柄全的帮扶故事
入户了解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2020年4月17日拍摄)。通讯员 盘小美
      “我们住的房子,和城里的楼房没啥区别,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离不开周书记和村干部的帮扶。这几年,一有空,他就来我家,每月至少跑五六趟……”庆阳市西峰区彭原镇赵沟畎村脱贫户杨振军提起第一书记周柄全对他的帮扶,有说不完的话。
       周柄全是西峰区体育事业管理服务中心的干部,2017年8月,他被组织选派到赵沟畎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从此,他不断奔波在村里的角角落落,为村民出思路、干实事,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谋发展。

       “扶贫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踏踏实实地干!”驻村工作开始后,周柄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入户,了解民情,随时掌握贫困户动态,为他们排忧解难,因户施策发展产业。
       村民杨振军多年前外出务工时发生意外,造成右小腿肌肉坏死,落下终身残疾,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了解杨振军家的情况后,周柄全鼓励他利用区上免费投放的7只母羊发展养殖业,对2亩老果园进行提质改造,参加镇村组织的技能培训班,不断提高种养殖技能。去年,杨振军还被安排到村里的公益性岗位,每月有500元的固定收入。
       平日里,周柄全随时关注杨振军家产业发展情况,帮他争取养殖补贴资金,提供市场销售信息。考虑到杨振军腿脚不方便,每逢春耕时节,周柄全还会帮他购买化肥、籽种,办理各种手续。
       在周柄全等扶贫干部的帮扶和政策支持下,杨振军每年靠养殖收入2万多元,妻子到村里的扶贫车间当缝纫工,还有一笔收入。“现在我们家脱贫了,通过危房改造住进了新房,日子越过越好,真心感谢周书记!”杨振军开心地说。
       “作为一名帮扶干部,为群众排忧解难是分内之事。”得知群众有困难,周柄全都会尽力帮助。在了解到李鸿贤等十多名村民外出务工被拖欠工钱的情况后,他和驻村队员积极衔接、协调,帮他们讨回了辛苦钱;边缘户杨正华因患胶质瘤,做开颅手术,医药花费较大,周柄全协调帮扶单位区体管中心和帮扶干部为其捐款3800元……
       在倾心帮扶群众的同时,周柄全积极为村里办实事。赵沟畎村地处塬边咀梢,过去基础条件落后,出行、吃水等难题一直困扰着村民,限制着村里产业发展。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各级帮扶单位及帮扶干部,立足村情,实施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周柄全驻村后,组织帮扶干部和村干部继续围绕补齐基础短板,跑项目、争取资金,衔接铺设通村公路,修建砂石路;协调相关单位打机井、建水塔,铺设自来水管道;改造农网,架设供电线路,安装变压器;绘制文化长廊,安装太阳能路灯;协调50多万元资金维修了村级小学操场,配置2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赵沟畎村原来的落后面貌一去不复返,整个村子变了模样。
       “周书记工作认真踏实,驻村以后,他积极参与村上的工作,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发展方面费了不少心思。”赵沟畎村党支部书记孙浩春说。
       如今,在周柄全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带领下,昔日贫困的赵沟畎村已整村脱贫,群众在脱贫路上越走越稳。(记者 马志国 通讯员 盘小美 文/图)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