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牵着牛群奔向好日子的脱贫户

发布时间:2020-04-27 10:35:06     


 

  4月24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东坪村的养殖户路通祥就走进牛棚,准备草料、喂食加水、清理圈舍……自从搞起了养牛业,他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靠着一双勤劳双手和精准扶贫政策,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的脱贫之路。“我们家是因病致贫,这两年肉牛行情好,加上我摸到了门道,通过养牛现在已经脱贫了。”提起自己的养牛经历,路通祥憨厚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今年54岁的路通祥,以前常年在西峰周边工地务工,妻子在家种庄稼,虽不富裕,但一家5口也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但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路通祥的妻子被确诊患上宫颈癌,当年住院接受手术治疗,花了11.7万元。此后,他再没外出,在家边照顾妻子边种地。

  传统种植收入低,妻子在家休养,常年需要吃药治病,家中无稳定增收产业……2014年,村上根据他家的情况,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整整3年都在家照顾老婆,没啥收入,为了改变经济困难的状况,老婆的病情得到控制后,我就寻思着发展养殖业。”路通祥说,东坪村属于塬边咀梢村,当地不少村民通过搞养殖实现了增收致富。经过一番考虑后,他决定试水养牛产业。正当他为筹集养殖资金发愁时,国家出台精准扶贫贴息贷款的好政策,在帮扶干部的协助下,路通祥顺利贷到5万元免息扶贫款。2016年3月,他购买了两头牛犊,养殖几个月后出售,每头净挣2000多元。尝到养牛的甜头后,次年,路通祥继续引进6头牛犊进行养殖。

  “开始两年,主要是育肥,随养随卖。我觉得效益还行,比打工强,于是扩大了养殖规模。”2018年,路通祥扩建牛舍,一次性购买了16头牛,并成立养殖合作社。为了节约养殖成本,路通祥利用牛粪在自家9亩耕地里种植玉米、牧草,实现种养循环。

  养殖规模扩大了,活也就繁重了,但路通祥干劲十足,他每天细心照料牛群,遇到养殖问题一边摸索一边向兽医交流请教,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成了村里有名的“养牛专家”。

  这几年,通过不停地繁殖、育肥,路通祥的肉牛出栏数量逐年增大,养殖收入也逐年见长。“养牛前景不错,国家政策也好,在各项扶贫政策的扶持下,我还清了之前欠下的外债,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但我还要继续努力奋斗。”路通祥表示,他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存栏增加到100头左右,收入达到40万元左右,同时带动其他村民发展养牛产业。(记者 马志国 通讯员 盘小美

责任编辑:韩小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