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民乐县“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见闻

发布时间:2020-04-27 10:24:48     

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

——民乐县“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见闻


在扶贫车间里,工人们忙碌着包装食品。
 

  一排排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平坦宽阔,一张张笑脸随处可见……4月23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走进民乐县工业园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圆梦苑”小区采访,这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民乐县地处祁连山浅山区,属于插花型贫困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744户19560人。近年来,民乐县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发展要求,结合农村“三变”改革,不断探索创新各类扶贫车间新模式,在做好易地搬迁工作的同时,鼓励搬迁户就近就业,稳定脱贫。

“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2017年11月,张义林一家从丰乐镇五城村搬迁到“圆梦苑”小区,房子也从破旧的土坯房变成整洁的新民居,已经55岁的他,还在离家不远处找了一份当保安的活计。

  “以前住在沿山区,不仅要靠天吃饭,而且老寒腿、咳嗽等老毛病经常发作。搬下来气候好了,身体也好多了,手头也有些零花钱了。”张义林乐呵呵地说。

  据民乐县易地扶贫办公室主任张宝强介绍,全县分三期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1019户3985人,到生态工业园区核心区居住。搬迁户以南丰、永固、洪水、丰乐等乡镇的沿山贫困村为主。

  “搬下来方便多了,娃娃上学就在附近、看病就在跟前……”谈及搬迁后的生活状况,“圆梦苑”小区的住户你一言我一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扶贫搬迁不是简单地“挪个窝”,更要为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铺好路”。据了解,民乐县聚焦“稳得住”,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注重完善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在做好水、电、路、气、网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外,还同步配套了幼儿园、小学、卫生院、文化广场和商业门店等。

挣钱、顾家两兼顾

  采摘、分拣、装箱……在张掖海升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项目园区内,员工们各司其职,抢时间、赶订单,一片忙碌的景象。

  据该项目行政人事总监杨白桦介绍,示范项目吸纳周边150余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这里打工,平均每人每月工资达到4600元。

  “以前闲在家里,周边乡镇、县区有零工就去做,收入不但没有保障,而且还照顾不上家。去年8月来到这里工作,前两个月平均工资为2700元,经过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后,工资不断往上涨,今年1月就拿到了6200元工资,而且还能照管家里的事。”家住“圆梦苑”小区的朱德鹏兴奋地说。

  挣钱、顾家两兼顾,同心脱贫奔小康,已经成为很多像朱德鹏一样的贫困户的新生活。

  “以前在山上住,海拔高,地里收成不好,只能外出打工。每次离开家时看着年幼的孩子哭闹,心里总是不舍。搬迁后在家门口上班,收入也不错,还能照顾上孩子。”在民乐县生态工业园区内一家公司上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姚珍贵说。

  据姚珍贵介绍,公司为了照顾不能按时上下班以及年老体弱的贫困户,制定了小时工资制、计件工资制等多种灵活便捷的制度,很好地解决了他们照顾家庭和工作就业的矛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8年,经民乐县扶贫办、民乐县人力资源局及民乐县财政局考核,姚珍贵所在公司的生产车间被认定为扶贫车间。截至2019年底,这个扶贫车间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37人,月平均工资收入固定员工每人3200元左右,相对固定的员工每人2000元左右,公司年福利人均在1500元左右,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就业和彻底脱贫的双重目标。(记者 张萍 文/图)

责任编辑:韩小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