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华亭市神峪乡:“党建+”打造脱贫攻坚“红色引擎”

发布时间:2020-04-23 11:11:01     来源:华亭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华亭市神峪乡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积极构建以“党建+”为统领、统筹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机制,探索走出了组织引领推动产业发展、富民增收助力脱贫的新路子。

党建+特色产业

筑牢群众增收之“基”

  紧扣全市“五大三特”产业开发政策机遇,神峪乡按照“长短结合、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要求,依托“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品牌树在产业链上”的“四链”发展模式,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通过组织引领示范、党员模范带头、合作社共建壮大特色产业,推动区域内支部联建、产业联营、党群联培。对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建到哪里、政治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哪里”的发展思路,着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由党支部带产业进村、党员带群众进社、群众带土地进园,形成扶贫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特色产业集约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全乡累计种植核桃1.86万亩,建成市级核桃标准化管护示范园3个,建成优质花椒基地2处1500亩,广泛吸纳34人积极参与合作社运营,带动200户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坚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党建+电商扶贫

拓宽群众致富之“路”

  把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创新举措,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通过“党支部+产业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基地+电商”的模式,注册“神峪河”商标,建立“种(养)—管—收—销”服务流程,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开通神峪农家土特产淘宝店、神峪农家土特产微店,联系邮政公司邮乐小店销售平台,把土蜂蜜、核桃、五谷杂粮等20余种农家产品和特色产品纳入了电商产品。探索建立“1+1”“1+N”帮带机制,对接梅苑超市、东大街超市、崆峒区世纪花园家园超市等大型商超开设“神峪河”专柜,推动农家土鸡蛋、土鸡、杂粮、面粉、土蜂蜜等品牌农副产品逐渐走向了市场,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农户分散种养殖向合作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转变,有效激发了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全方位、多层次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土鸡1000只,土鸡蛋16000余枚,土蜂蜜400多斤,小杂粮面粉3000多斤,销售额达12万元。

党建+环境治理

提升乡村美颜之“值”

  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平台,大力推广“支部引领、党员主动、群众自愿”模式,将党员从室内拉到室外,走向群众,全面启动全域无垃圾“百日攻坚”行动,按照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五化”要求,围绕“新风貌、新气象”目标、着眼打造“户景”“院景”“村景”。集聚驻村帮扶工作队、包村领导干部、村“两委”班子“三支”力量,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情况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识别考察干部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深入推进垃圾、厕所、风貌“三大革命”,坚持“凡危必拆、危旧清零,逢乱必治、不留死角,建管并重、提升品质”的原则,不断加快剩余土坯房消除进度,全面消除“视觉贫困”。同时,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党员户+中心户”“中心户+群众”的乡村治理模式,通过党员户带动中心户、中心户辐射群众,引导广大群众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

责任编辑:王建定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