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吴振坤带队督导检查兰州市火灾防控工作。
生命重于泰山。火场内,他们争分夺秒舍己救人,灾害中,他们不惧艰险迎难而上,用热血与生命无数次换来遇险群众生的希望,践行着当初许下的庄重誓言,“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
他们就是陇原大地上不计安危、日夜奋战的广大消防救援指战员。
消防工作无小事,安全连着千万家。今年以来,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真抓实干,积极作为,整体工作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省消防救援总队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单位”,总队班子被省委表彰为优秀领导班子。
让高层建筑成为“安全家园”
随着警报响起,银滩花园B区4号楼2单元801室发生火灾,现场浓烟滚滚,正在向上蔓延,并且有人员被困。
小区消防控制室在收到报警信号后,第一时间派巡逻人员到场查看,确认火情。
巡逻人员确认火情之后,立即向消防控制室报告,消防控制室利用微型消防站调度指挥终端进行一键式报警。
指挥中心确认火情后,利用配发的调度系统一键式调派着火点周围的微型消防站出动灭火,同时命令辖区的消防站出动。
就在发送调派命令的同时,指挥调度终端给应急管理局和社区街道的应急值班人员发送了灾情短信。
“楼上的人不要惊慌,不要跳楼,等待消防队员救人。”银滩花园小区的微型消防站救援人员已经到达现场开始救援,保安拉起警戒线,一遍又一遍地大声广播。
不一会儿工夫,增援的微型消防站和辖区消防站也到达现场,着手开始救援。
消防车到位,云梯升起,消防队员到达发生火灾楼层,大约十几分钟后,消防队员完成救人、灭火和破拆等多个任务,被困群众乘坐云梯回到地面安全地带,救援任务顺利完成。
火灾不留情,演练要先行。这是今年5月12日省消防救援总队在兰州市七里河区银滩花园高层住宅小区进行的一场紧张有序的消防救援演练。
“微型消防站是发生火灾后第一支到达现场的救援力量,在火灾发生后的5到10分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兰州市七里河区高层住宅小区按照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配齐配足了相应消防器材,一旦发生火灾,微型消防站的人员能够快速到达装备器材安置点,快速着装,携带器材上楼灭火,做到‘灭早灭小灭初期’。”兰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说。
高层建筑体量庞大、功能复杂、人员密集、危险源多、火灾荷载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去年,我省发生高层建筑火灾97起,未造成人员伤亡。
“近10年来,全省高层建筑数量成倍增长、高度不断攀升,火灾风险随之加大,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治理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省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吴振坤说。
2017年以来,根据国务院统一安排,省政府专门部署启动全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治理,各地持续推进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建筑消防设施提升改造等工作,全面提升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水平。
省领导多次就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作出重要批示指示。
2018年,省政协专题调研省内外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并纳入政治协商月活动研究措施建议。
2019年,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实施意见》,从制度层面建立长效机制。
今年,省政府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治理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采取市县为主、省级奖补的方式三年投入10亿元,为社区街道、高层住宅、微型消防站、居民家庭集中配备设施器材,提升老旧高层建筑火灾防范和灭火救援能力。承担项目实施的所有市州、县区全部将涉及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或安排专项资金,大部分市州已经启动招标采购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先后对4330栋高层建筑火灾隐患进行有效整改,分地域组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攻坚队15支,设立微型消防站3850个,全省高层建筑火灾隐患整改率、消防设施完好率和灭火救援能力明显提升。
科技筑牢消防安全“防护墙”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4小时内是否上传监测数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否接入,消控室是否登记注册……省消防救援总队依托“智慧消防”系统对全省消防物联网建设质量和消防控制室注册管理情况进行网上抽查,这是我省率先开展的防火重点工作网上考核。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消防管理方式面临管理对象无法动态感知、设施故障无法实时掌控、指挥调度无法智能支撑等问题。因此,使用大数据进行消防管控,对强化新形势下火灾防控工作来说迫在眉睫。
2017年,省消防救援总队提出“智慧消防”发展规划“雏形”,经过全省上下三年的共同努力,2020年伊始,省消防救援总队“智慧消防”建设这张“蓝盾”大网建成。各社会单位消防设施接入物联网的思路从以往的“要我建”转变到“我要建”,消防部门防火监督检查从以往的“实地查”逐步转型成“远程查”,“智慧消防”共建之路已经成为全省防火监督干部和重点单位管理人的关注点。
2019年以来,省消防救援总队创新推进“智慧消防”平台建设,研发物联网监测平台,建成省级消防物联网监测平台,制定公布标准数据接口,与省内外60余个第三方物联网监测服务平台对接联网、互联互通,动态监测社会单位消防设施运行状态。
同时,按照“谁维保、谁联网”的原则,推行消防设施维护保养配套物联网监测服务模式,维保机构通过物联网对服务对象消防设施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护,第一时间派员处理消防设施故障,形成了社会单位、维保机构、消防部门“三位一体”的建筑消防设施责任闭环,实现了精准管控。目前,我省已有9021栋高层建筑接入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测系统,8864栋高层建筑落实专业维保,建筑消防设施实现动态维保、闭环管理,完好率大幅提高。
消防控制室是社会单位消防管理中心,是确保消防系统和设施良好运行的保证。针对消防控制室“动态管理难、无证上岗多、人员流动大”的特点和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延伸,省消防救援总队瞄准消控室管理这一核心问题,狠抓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管理和持证上岗工作,研发消控室人员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值班人员通过手机微信注册消防控制室人员管理系统,利用后台数据和功能掌握消控室运行情况。
消控室人员管理平台上线运行三年来,功能不断完善升级,不但提高了防火监督人员对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社会单位消防控制室的监管水平,还减轻了监督人员执法检查工作量。全省消控室人员持证、人员流向、结构比例、执业能力水平等情况实现系统在线查询,消控室人员在岗签到率、消控室主机是否正常运行、值班人员的详细信息和实名制电话等内容在系统中一目了然。
与此同时,自主研发上线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全省乡镇街道、社区村组实现消防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注册登记4.7万名网格员,全部使用手机APP常态化开展排查检查、宣传教育和信息采集等工作,三年以来,全省基层网格员共开展排查检查852万次、宣传培训548万次,基层末端火灾防控水平大幅提升。
消防通道划出“生命的宽度”
“小区的消防车道要求宽度不少于4米,像这样在道路两侧无序停车,消防车根本通不过。”10月29日,七里河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七里河区交警大队、西站街道深入西站街道背街小巷及周边老旧小区测量消防车通道的宽度。
由于西站街道老旧小区多,小区内既不能占用消防车道又要满足群众停车需求成了难点、热点问题。
消防通道就是“生命通道”。当出现火情时,消防通道是逃生的主要路径。今年,省消防救援总队会同公安机关、街道乡镇和居民委员会开展消防车通道违法停放车辆突击检查,依法对148名个人、87家单位占用消防车通道的违法行为实施了处罚;同步张贴《通告》10余万份、海报5.2万余份,曝光存在占用、堵塞消防车通道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住宅区164家,曝光室内消火栓供水不正常高层住宅小区57个。
省安委会印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从停车分流、执法整治和失信惩戒等方面,细化分解住建、规划、公安、城管等部门职责,逐一明确任务完成时限。27个消委会成员单位全部制定工作方案,在各自领域开展打通生命通道行动。其中,公安交管部门将消防车通道纳入日常执勤检查范围,对违法停放车辆驾驶人给予罚款扣分处理;财政部门规定对举报占堵消防车通道属实的人员奖励100至1000元,有力推进标识标线施划、障碍物清理、宣传曝光等重点任务,截至目前,1573个高层住宅小区完成标线标志施划,542个存在可移动障碍物的高层住宅小区完成清理,完成率均为100%。
自“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我省紧盯消防车通道“老大难”问题,汇聚党委政府、行业部门、物业企业、基层网格等各方力量,注重源头治理、物防技防、执法整治等措施运用,集中攻坚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千日安全掷地有声、来之不易。今年总队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将消防车通道维护管理纳入立法计划,推动住建、交管部门专题调研停车难问题,计划在高层住宅集中区新增车位8万个。司法部门将消防车通道违法行为纳入执法信息公示采集系统,实行联合惩戒,财政部门规定对举报占堵消防车通道属实的人员奖励100至1000元。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何明霞 通讯员 李琛)
责任编辑:王建定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