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常态化以来,我省纪检监察机关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重要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决策部署,立足职能职责,坚持加强监督和严肃惩治双管齐下,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高站位推进常态化工作
我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常态化“惩腐打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优化专项斗争期间的领导机制、组织架构、部门职责,不断推动“惩腐打伞”转阶段、提质效,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省纪委五次全会专门部署常态化“惩腐打伞”工作,及时召开省市县三级视频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明确重点任务,压实各级工作责任。在认真总结三年专项斗争经验,深刻把握“惩腐打伞”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做好常态化扫黑除恶监督工作的意见,明确责任落实、制度执行等方面的监督重点和10大重点监督领域,提出10项监督措施和5项工作要求,为常态化监督搭建了制度框架。及时调整重点,落实省扫黑办最新要求,下发进一步做好常态化扫黑除恶监督和“惩腐打伞”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做实“五项攻坚行动”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监督与“惩腐打伞”纵深发展的通知,就推进四大行业领域整治、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线索“清零”、督导检查、宣传报道等任务进一步安排部署,不断提升工作成效。
动真碰硬持续深挖彻查
为做到常态化线索“清零”,省纪检监察机关每月梳理未办结涉黑涉恶“腐伞渎”问题线索情况,及时提示提醒。按照“增量随结”标准,对新增问题线索实行领导包抓责任制,统筹调配力量,限期1个月内办结。采取跟进式核查评查,同步对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集团、恶势力团伙3类案件进行核查,全省97%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案都查处了背后的“腐伞渎”问题。对首次核查没有发现问题的3类案件,滚动式上提一级“过筛”评查,评查发现问题的,采取异地交叉、提级查办等方式重新核查,确保查深查透。
今年以来,协同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对教育整顿中移送的问题线索,重点研判是否存在涉黑涉恶“腐伞渎”问题。起底式整治行业,开展信息网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四大行业领域问题线索和案件大起底。向十大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制发“两书一函”50份、完成整改40份。攻坚式挂牌督办,深化攻坚行动,对省扫黑办挂牌督办的10起案件同步进行挂牌督办。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结合对中央第十五巡视组反馈问题的整改,一体推动扫黑除恶斗争监督、巡视反馈“惩腐打伞”问题整改。研究制定5个方面的整改措施,逐一明确责任领导、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整改实效。确定3个重点地区9个重点单位,督促落实常态化监督、线索“清零”、案件查办和行业整治等工作。召开推进会,安排部署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监督暨中央巡视反馈相关问题整改工作。做实以案促改,通报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拍摄警示教育片,加强警示教育和纪法教育。通过发送“两书一函”等方式,督促相关单位完善制度机制,堵塞管理漏洞,全省发送“两书一函”1496份,全部完成整改。
同时,不断健全制度机制,完善纪检监察机关与公安机关扫黑除恶协作配台、与政法机关协调联动工作办法,优化与政法机关信息通报、线索双向移交等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协同高效的合作体系。在制定常态化扫黑除恶监督工作意见的基础上,聚焦“村霸”防范和整治,研究起草监督意见,初步提出11个方面的具体举措,力求从点上深化常态化“惩腐打伞”。
为营造“惩腐打伞”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加强宣传报道,并通过甘肃纪检监察网、省纪委微信公众号通报涉黑涉恶典型案例,释放常态化扫黑除恶“惩腐打伞”信号。对已查处的重点案件深入分析研判,分别定期公开发布警示材料,扩大以案警鉴覆盖面。开展实名举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回头看”,对已查结的实名举报线索办理结果逐件反馈,努力实现线索查办收到良好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洋)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