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陇南市扎实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自查自纠清仓见底

发布时间:2021-04-19 12:20:50     

  念好“六字诀” 全警“大体检”

  ——陇南市扎实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自查自纠清仓见底

  

  近期,陇南市紧密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自查自纠工作,念好“挖、谈、查、找、访、评”“六字诀”,深入开展全警“大体检”,找准“病灶”,剖析“病因”,对症下药,强化对党忠诚,挺起刚正脊梁,树立政法队伍服务人民良好形象。

   触及灵魂“挖”

  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深化思想发动,剖根源、“挖”不足。在前一段学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深入开展政治教育、党史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邀请专家讲理论、领导讲实践、基层讲经验、典型讲事迹,组织“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大讨论,教育引导全体干警围绕理想信念、对党忠诚、政治担当、斗争精神、宗旨意识、作风形象、履职能力、司法形象等方面,开展触及灵魂、打开心结的对照检查,切实增强自我剖析、自我革命、吐故纳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敞开心扉“谈”

  坚持把谈心谈话进行到底,打开心结交流,互相查、相互帮。以见人见事见思想为出发点,坚持基本原则,运用底线思维,灵活把握时机,拿出同志真情,教育引导干警谈自身存在的顽瘴痼疾问题、有无揭发的问题线索、个人与岗位的匹配程度、本单位党组(党委)和政治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具体做到“七必谈”,市、县(区)两级党委书记与党委政法委书记、政法各单位主要领导必谈,政法各单位“一把手”与班子成员必谈,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必谈,班子成员与中层干部、关键岗位干警必谈,中层干部与普通干警必谈,班子成员与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曾经接受处理、存在问题苗头的干警必谈,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负责人与本地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党委政法委员必谈。通过谈话中的自我检点、相互提醒,找准各自现实存在而又被忽视了的问题。

   动真碰硬“查”

  坚持把顽瘴痼疾全面起底,采取有力措施,下硬茬、动真格。坚定整风的态度和决心,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聚焦“六大顽瘴痼疾”,对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全面大排查、大起底。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七查”,即开展自查线索调查、举报线索核查、涉黑涉恶案件(线索)倒查、重点案件交叉评查、法律监督专项检查、智能化数据排查、队伍建设巡查。对“七查”中的每一项任务,逐一确定责任领导、责任人、工作专班、落实策略,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深挖彻查、清仓见底;对查到的违纪违法线索和突出问题,逐条登记、分类编号,台账管理、销号处理,健全机制、严防反弹。通过全面查、反复查,发现问题线索、短板弱项,为组织查处和专项整治奠定基础。

  拆除藩篱“找”

  坚持把开门整顿抓实见效,走好群众路线。分层次、分类别开好“三个会”,即征求意见座谈会、民情民意恳谈会和干警家属谈心交流会。坚持内外有别、激发主动的原则,征求意见座谈会注重代表的广泛性、界别性、权威性,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服务对象代表、基层干警代表吸纳进来,让其谏诤言、献良策、促宣传;民情民意恳谈会注重针对性、典型性、群众性,把会场放在问题突出的基层单位和社区农村,走进“最前沿”,吸纳普通群众的意见建议,听取平时听不到甚至“刺耳”的话语,根植教育整顿的土壤;干警家属谈心交流会注重政策性、倾向性、自主性,讲政策底线,重坦诚交流,赢得工作主动。

  放下架子“访”

  坚持把自身自我摆进去,认真回顾反思,寻瑕疵、检“污点”。继续深入开展化解矛盾大接访、倾听民意大走访、案件办理大回访“三访活动”,实现查找自身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平安建设、提升法治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多赢”的目标。化解矛盾纠纷大接访紧盯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影响社会稳定重大矛盾纠纷,一方面找准“症结”,促进案结事了,另一方面认真分析研判,从中发现执法司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改进工作方法。倾听民意大走访紧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组织干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农家院落、到田间地头,广泛了解人民群众对执法司法的“老意见”和新期盼。案件办理大回访则选择一些已经办理过的和正在办理的典型案件,与基层组织干部、周围群众、律师、基层干部见面,全面掌握关联情况,收集和评估纪法效果及社会效果,感受法治“温度”,找准提升“纬度”。

  开诚布公“评”

  坚持依靠组织革故鼎新,进行民主评议,不遮掩、不守旧。教育引导和组织干警放下包袱、实事求是填报个人自查事项报告表,全覆盖、全方位开展自查。在个人自查的基础上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围绕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清洁自身“泥点”、端正司法公信,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帮互助查找问题、消除疑惑,互相提醒明确整改措施、努力方向。对自身存在问题但心存侥幸的干警,做耐心细致、春风化雨的思想工作,集体帮助其说明问题、改过自新,落实宽严相济政策,解除后顾之忧,消除难言之隐,体现组织“大家庭”的关怀和同事“一家人”的温暖。(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曹治  通讯员 李明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