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信号如同铁道线的神经枢纽,时刻传递着火车安全运行的控制指令,是火车运行的“指挥官”,也是线路安全的“警示牌”。
兰渝线开通以来,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电务段成立了三个信号车间,负责全线信号设备的维修养护,这群人中绝大部分都是“90后”。他们扎根大山、朴实平凡,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陇蜀钢铁大道”的畅通无阻。
无悔选择:他们毅然扎根大山
“别看我们工区平均年龄才只有25岁,但我们负责着哈达铺、临江铺两个站及区间31组道岔、304个轨道区段、125架信号机、1038条信号电缆的维修任务,责任非常重要!”谈起管辖的设备,哈达铺信号检修工区工长孟木林如数家珍。
孟木林所在的班组有16名职工,14名是“90后”,老家在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26岁的尤莹莹,老家在河北石家庄,刚来兰渝铁路的时候,她很不适应。“那时候兰渝铁路还未正式开通,基础设施都还不完善,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铁路信号测试任务繁忙,一年也就回去两三趟,一趟就待个四五天。由于路途太远,我男朋友就坐上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从河北赶过来,陪我待几天。”回想起刚刚参加工作时的场景,尤莹莹有感而发。
慢慢地,工作恢复正常。班组居住和工作环境也得到了质的改善。小工区如同“小家”一样温馨和谐,年长的照顾年龄小的、离家近的关照离家远的,“异乡娃”的回家探亲时间也多了。尤莹莹这群“90后”职工适应了这里,选择了大山。人心齐了,干活也更起劲儿了!
进入冬季,铁路运输量大幅提高,随着车次增多,天窗检修时间变短。孟木林每个月都要带领职工对管内的信号设备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体验”。这群“90后”职工不顾严寒,认真检查调试每一台设备,坚持不放过一颗螺丝,不漏掉一处隐患,全力保障着铁路信号设备的安全稳定。
不负韶华:他们的步伐更加稳健
哈达铺车站180公里之外的桔柑信号工区,也是个典型的青年班组。6名“90后”成员家都在山东、陕西等地。他们回趟家,要先坐火车到达四川广元,然后再到陕西宝鸡、西安等地倒车回家。
骆晓晨和范美洁是对小夫妻,同在这个班组,家在陕西渭南。2020年春节前,两人举办完婚礼,打算一起回陕西老家走亲访友过个年。疫情来袭,加上年底班组作业量大、人手紧张,夫妻俩主动请缨,选择在工区一起值班,一守就是70多天。
“作为信号工就是要守护好铁路信号设备,我和老婆一同在这大山中守护着信号设备,就当度了一次别样的蜜月。”骆晓晨说。
山大沟深,给这群年轻人的出行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守护着32公里的信号设备。兰渝线第一长水隧——西秦岭隧道内的信号设备,就归他们负责维修。
做好西秦岭隧道内中的信号设备检修工作,成了这群年轻人的一大难事。遇有信号设备出现异状时,他们要花三四个小时,来回步行16公里才能完成隧道内信号设备的检修。一年下来,这条隧道他们要走上40余趟。
天气对信号设备影响很大,桔柑站四周高山环绕,湿润多雨。今年雨季降水量大,班组管内的赵家坝隧道、范家坪隧道有泥石流中断行车的影响,在接到险情后,他们 6个小时内先后冒雨出巡4次,对管内设备进行认真巡查,确保信号设备安全。自兰渝铁路开通至今,桔柑信号工区的这群“90后”创造了1000天无设备责任故障的安全成绩。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些“90后”铁路信号工把青春献给兰渝铁路,保障所有旅客一路通途。(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