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攻克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9月9日,由省委政法委组织的“脱贫攻坚 政法护航”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定西,先后深入部分政法单位,零距离感受定西市政法机关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举措成效和典型经验。
采访团在陇西采访。
严惩扶贫领域犯罪
依法护航脱贫攻坚
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间,张某利用其担任陇西县通安驿镇扶贫站站长的职务便利,挪用498601.85元精准扶贫贷款资金及农户分红款归个人使用,用于营利活动和购买车辆、个人消费支出。法院审理后以挪用公款罪判决张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责令张某退赔涉案精准扶贫带动型专项贷款498601.85元及农户分红。
为保护精准扶贫资金不受非法侵犯,维护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定西市严厉打击精准扶贫领域犯罪,确保精准扶贫专项资金安全。
“依法护航脱贫攻坚是全市法院的首要任务。”定西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韩有福说,2017年以来,全市法院依法审执涉贫案件1339件,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近两年,定西两级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服务大局,始终把助推脱贫攻坚“一号工程”作为重中之重,出台《关于服务和保障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涉贫案件审执工作。
一方面,着眼为贫困群众提供贴心司法服务,进一步健全涉困难群体赡养、抚养、借贷纠纷和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劳动保险等案件快速办理机制,涉贫案件一律实行立案“绿色通道”。对需要法律援助的困难当事人,在提供法律咨询、诉讼引导的同时,积极协调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援助,向394人发放司法救助资金1034.95万元。对确有实际困难的当事人依法减、缓、免诉讼费519.75万元,确保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
另一方面,严惩扶贫领域刑事犯罪,突出抓好扶贫领域贪污、受贿、挪用扶贫款物等职务犯罪案件审理工作,依法审结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8件,严厉打击惠农扶贫资金监管使用中发生的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犯罪行为。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法院共受理涉黑涉恶涉霸涉伞案件66件461人,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89人,严厉打击了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资产的黑恶势力犯罪,为全市脱贫攻坚大局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严打农村违法犯罪
积“小安”为“大安”
8月17日至21日,定西市安定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长期垄断安定区石峡湾采石行业,殴打欺压村民、村干部的曹氏恶势力犯罪集团案,该犯罪集团通过实施寻衅滋事、敲诈勒索、贷款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定西市公安局安定分局切实履行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全力护航脱贫攻坚奔小康,积“小安”为“大安”,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持续保持对农村地区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整治了“黄赌毒”“盗抢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近年来,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467起,查处各类治安案件5397起,特别是打掉了长期盘踞在内官营周边菜库,侵害菜农利益,扰乱菜库正常经营秩序的张华恶势力犯罪集团,以及长期垄断石峡湾采石行业,殴打欺压村民、村干部的曹氏恶势力犯罪集团,对犯罪分子形成了强大震慑,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巩固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在此基础上,精准织牢社会治安网,把人民群众的平安幸福放在社会治理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对全区社会治安状况尤其是贫困地区警情的研判,将全区农村地区划分为85个警务区,建成驻村警务室66个,按照“一区一警”要求,强力推动警力下沉,共派驻驻村民警89名,聘任1520名治安户长。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通过严格考核考评,倒逼驻村民警常态化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群防群治、排查化解矛盾、采集维护信息,全面掌握农村地区各类治安要素。近年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起,稳控重点人2240名,农村地区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43.38%,在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各类违法犯罪。
法治文化牵手普法宣传
变平安为长安
“法治岷县创建了,违法犯罪别干了,和谐社会实现了,争做劳动模范了”“洮河岸边打柳呢,全国严打都有呢,不法分子只抖呢,要做金盆洗手呢,百姓高兴拍手呢”……这是岷县司法局编唱的普法花儿,歌词简洁明了,朗朗上口,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定西市以法治文化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地方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努力推动地方文化和法治文化的深入融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安定区利用自编自演的小曲、小品、相声、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治宣传。
渭源县搜集整理花儿题材普法作品,汇编成了《普法花儿选》,并与渭河源演艺公司合作编排《公民张三》现代秦腔剧。
岷县制作普法花儿音像光盘,广泛推广传唱。
通渭县充分挖掘“通渭小曲”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剪纸等地方文化遗产资源,通过编演《普法教育进万家》《普法教育进乡村》等普法小曲,组织开展了普法小曲巡演、法治书画作品创作活动。
……
定西市司法行政系统积极实施“法治文化一地一品工程”,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同时,深入挖掘秦腔、小曲、花儿、剪纸、书画等地方文化形式中的法治元素,引导群众通过自编自演等方式创作法治主题秦腔、小曲、快板等突出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普法效果。
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普法花儿,歌词紧扣实际,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极具趣味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人们在赞颂幸福美好祥和的生活、交流感情的同时,利用纯朴通俗、浅显易懂的花儿演唱方式,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歌颂党的政策,使广大群众感受到法治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寓教于乐中接受良好的法治教育。(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 何明霞 文/图)
责任编辑:韩小月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