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开展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大练兵”活动综述
去年以来,张掖市紧紧抓住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重大契机,把乡镇(街道)政法委员配备工作作为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按照“配齐、配好、配强”思路,全市65个乡镇、街道全部配备政法委员,为基层高效统筹推进平安建设、矛盾纠纷调处等一系列保安全、保稳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筑牢了市域社会治理的根基。
为了全面提升乡镇(街道)政法委员能力素质和基层治理整体效能,张掖市委政法委组织开展以“强素质、促提升、见成效”为主题的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大练兵” 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理论武装“大培训”提升理论素养
张掖市委政法委突出理论和前沿导向,举办全市政法委员示范培训班,市直政法各部门编印具体案例选编,用典型案件加强培训;各县区政法委突出业务实战导向,举办结合工作实际的专题培训班,举行政法委员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并有计划、分批次将政法委员送出去学习、培训、考察;乡镇坚持以干代训,抓紧岗位练兵,督促政法委员借助各类互联网学习平台加强自学培训,在充分履职尽责中提升理论素养、知识水平。
阵地建设“大竞赛”提升治理效能
把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统筹基层政法力量、提升基层一线社会治理水平的有力抓手。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设置便民服务大厅、综合协调办公室、矛盾纠纷调处室、视频监控研判室、反邪教警示教育室、公共法律援助服务室等“一厅六室”;各村(社区)综治中心以满足矛盾化解、群众服务、治安管理等基本职能为基础,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场所配置,推进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同时,把两级综治中心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平台,统筹、盘活乡镇(街道)派出所、司法、信访、法庭等站所力量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民调解员、片区民警、网格员等基层力量资源,凝聚工作合力,提升治理效能。
治理模式“大创新”推进多元化治理
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全科网格等“三中心一网格”作用,做实做细网格化管理、持续推进多元化治理、深化政法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运行协调机制,努力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
与此同时,建立健全政治统领、自治基础、法治保障、德治先导、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工作统筹机制,努力打造党组织领导下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科技能力“大提升”助力基层治理智能化
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加快公共区域点位布设和乡镇(街道)视频信息资源联网共享,加大平台管理运维和深度开发运用力度,在信息收集分析研判、综合指挥调度等方面发挥作用,实现信息收集上报、宣传教育、矛盾化解、隐患排查和公共服务等基层治理事项“一张网”覆盖,有力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最大程度放大平台使用效应。
重点人员“大排查”落实服务管理措施
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政法委员综合统筹工作优势,开展辖区刑释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员大排查,全面摸清底数,落实服务管理措施。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政法委员积极协助乡镇党委政府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在实践中检验锻炼干部,提升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工作成效“大检验”补齐短板弱项
聚焦乡镇(街道)政法委员能力提升和平安建设责任落实,以“找差距、强措施、抓落实、促提升”为目的,组织各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召开述职评议会;乡镇(街道)政法委员从政治坚定、履行职责、典型做法、短板弱项和强化整改等方面进行述职汇报;把平安张掖建设任务指标作为重要标尺,组织考评责任单位对政法委员履职情况进行评议打分,将评议结果作为考核检验政法委员履职情况和平安建设目标责任落实的重要参考,努力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政法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首席记者 何明霞)
责任编辑:王建定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