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工作人员和辖区 孤寡老人、困难群众欢度腊八节(资料图片)。
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帮扶帮教机制,统筹推进“扫黑”“打伞”“治乱”“建制”一体发展……今年以来,兰州市全力以赴保安全、护稳定、战疫情,为脱贫攻坚提供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保障。
9月18日,由省委政法委组织的“脱贫攻坚 政法护航”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兰州,深入采访政法机关护航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典型事迹。
扫黑除恶 全力护航
2005年至2016年,常进元在担任兰州新区华家井村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期间,长期把持村“两委”,架空基层组织,独断专行,欺压村民;指使他人阻拦村民建房、企业施工,大肆实施敲诈勒索;非法转让、倒卖,破坏农用地进行采砂……非法获利达100余万元。该案已于2018年5月9日作出判决,系兰州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判决的首例“村霸”恶势力团伙案。
常进元恶势力团伙案的快审快结,严厉打击了把持基层政权、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村霸”,及时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也为脱贫攻坚扫清了障碍。
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全力护航脱贫攻坚。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兰州市公安局紧紧围绕“线索核查”“专案攻坚”“协同整治”三个重点,做强“扫黑办”“办案基地”“核查中心”三大支撑,深化“亮剑”“挖掘”“清扫”三大行动,按照“深挖根治”“长效常治”目标,认真开展“六清”行动,专项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9月16日,全市共打掉涉黑涉恶团伙及“村霸”12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62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188起,查扣涉案资产29亿余元。
多元解纷 司法保障
“没想到这么快就化解了我们的矛盾,还节省了诉讼费用,真是太感谢了!”今年4月,西固法院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程序成功化解了一起因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租赁合同纠纷,当事人十分满意。
近年来,兰州市两级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为服务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全市法院坚持人民法院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引导、支持、保障作用的职能定位,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立案部门的职责定位,在依法落实立案登记、审查执行、管辖异议、申请再审等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建设一站式多元化解纠纷机制。
全市法院普遍实行诉前调解制度,将部分权利义务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通过诉前调解程序进行化解,进一步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提高矛盾纠纷解决效率。同时,充分发挥律师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专业优势和特邀调解员和特邀调解组织作用,推动形成多元化纠纷解决合力。
温情帮教 解决困难
2020年4月,城关区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禁毒工作人员接待了前来报到的社区康复人员王某某。在交谈过程中,工作人员了解到王某某急需找到一份工作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的情况后,详细询问了王某某的基本情况和职业需求,积极与辖区帮扶企业联系。5月,社区推荐王某某到一家物业公司担任保洁员。对于新的工作,王某某很满意,表示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争取早日回归社区。
近年来,酒泉路街道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实行派出所、社区、单位、家庭等多位一体的帮教帮扶机制,融入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大局,对重点帮教对象做到一周一见面、一月一座谈、一季一回访,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再就业,重新融入社会。
同时,酒泉路街道注重以法治宣传服务脱贫攻坚,通过设立咨询台、巡逻车、喇叭普法、悬挂标语横幅、法治知识现场讲解、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群众普法。各社区突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法治宣传重点,创新普法方式,拓展普法阵地,丰富普法内容,不断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氛围,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 何明霞 记者 杨 丹)
责任编辑:韩小月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