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
近年来,永昌县坚持实施“五化”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推动各类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纠纷问题解决在基层。
扁平化强管理
依托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全科网格标准,精简整合综治网格力量,将专职群防群治队伍、治安户长、治安中心户长、“红袖章”志愿者、人民调解员等力量纳入综治网格,整合划分综治网格302个,配备网格员313名。通过一张网融合,形成面上由各级综治中心牵头抓网格、线上由各级网格长管网格、点上由专兼职网格员齐参与的网格化治理新模式,有力推动矛盾纠纷发现在网格、化解在网格。
信息化提效能
以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为抓手,先后为综治网格员(长)配备综治E通手持终端313部,有力推动基层治理要素数字化、信息化、集约化。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强化大数据技术运用,建成县政府综合应急服务指挥平台及“平安城市”资源整合管理系统、“数字城管”系统、“无线城市”服务系统,逐步实现对城市运行的智能化管理。政法各单位积极推进政法大数据跨部门办案平台建设,大力推行“指尖诉讼”“掌上办案”,信访部门大力推行网上信访。今年上半年,县法院实现网上立案20件,县信访局受理网上信访事项15件,通过构建“信息化+社会管理平台”模式,进一步提升各层面治理效能。
融合化促发展
坚持走“五治”融合的基层治理路子,在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前提下,建立了“党建+产业发展”“党建+人居环境整治”“党建+志愿服务”等“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有力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效融合。
全面加强法治建设,全县129个村(社区)实现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建成法治广场、长廊、农家书屋等法治文化阵地133个,政法机关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深入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服务民企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活动,依法为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各乡镇以基层治理“先锋引领”基金为依托,积极推行“道德银行”运行模式,在村(社区)着力打造“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慈善爱心超市”“孝善基金”等德治平台,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软实力。
精细化添活力
着眼加强基层社会“微治理”,不断提升县域社会治理和平安永昌建设精细化水平。
县级政法机关结合“守初心、担使命,集中排查整治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坚持实事求是、刀刃向内,对已办案件质量进行“过筛式”排查,排查出具有整治情形案件145个,整改完成122个,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以扫黑除恶“六清”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十大重点行业领域乱点乱象整治。今年以来,公安机关破获电信诈骗案件57起,侦破赌博刑事案件3起,查处赌博治安案件8起;交通运输部门处罚不规范经营出租车43辆,查处非法营运“黑车”64辆,查处超载超限运输车辆36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累计发出“三书一函”83份。
制度化强保障
立足加强党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组织领导和有效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两条主线”,制定完善了相关制度机制。以深入贯彻落实《政法工作条例》为着力点,建立了县委政法委员会工作规则、县委政法委员会派员列席县级政法单位党组(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县委政法委员会委员述职制度。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出发点,严格落实社会治安形势季度分析研判、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清单管理、“法官联系点”、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和重大信访事项包案、化解、督办等工作制度机制,切实推动各类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县域,纠纷问题解决在基层。(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