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政法系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武威市公安机关及时启动一级防控勤务,实行24小时不间断社会面巡逻防控 (2月10日拍摄)。 首席记者 王建庆 摄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原本的生活节奏。武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阳畦高速公路大队辅警叶文,大年初三凌晨1时迎来了刚出生的儿子,初为人父的他耐心做好妻子的工作后,早晨8时准时返回一线岗位,从清晨到黄昏、白天到黑夜,把退伍军人的荣光和人民警察的责任扛在肩头,誓与疫情决战到底,将为民坚守作为最美的礼物送给了刚出生的孩子;警医携手、共赴一线的赵海龙,将两岁的儿子交给父母,与身为医生的妻子共同战斗在防控工作一线,警察蓝与天使白交相辉映,甜蜜夫妻升级为亲密战友,成为战斗一线最靓丽的风景;凉州公安分局警犬大队民警李文年一家在战“疫”关头,妻子席春贤主动报名驰援武汉、丈夫忠诚履职坚守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使命。还有因公负伤、坚决维护执法权威的天祝县公安局华藏派出所辅警马桑杰尚……他们,彰显了武威政法人的初心和本色,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
疫情发生以来,武威市政法系统牢记职责使命,坚持“六抓六突出”,全力推动防风险、护安全、战疫情、保稳定各项措施落实,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夯实基层基础筑牢战斗堡垒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武威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动员部署突出“早”,于1月22日下发通知,对全市政法系统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组织全市政法干警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在高速公路和国省县道设立检疫卡口,抢占了先机、掌握了主动。全市各级政法单位干警下沉基层到所在社区和村组报到,抓党建引领,统一编组值班值守,第一时间参与疫情防控,筑牢堡垒突出“强”。全市政法系统共成立临时党支部25个、党员先锋队90个、党员突击队24个、党员志愿服务队20个,划分党员责任区109个,576名党员干部在社区报到参加防控工作。各级公安机关107个基层派出所、1645名党员民警辅警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共出动警力3.8万人次。全市37573名网格员和7896名治安户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当好疫情“战斗员”、信息“排查员”、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卡点“值守员”,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强防线。
提供疫情防控法治保障
市委政法委、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先后印发一系列制度办法,从依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依法保障联防联控以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对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提出明确要求,促进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效进行。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先后发布关于严厉打击疫情防控期间扰乱社会秩序违法犯罪活动等各类通告、意见、公告、提示12个,依法严厉打击疫情防控期间扰乱社会秩序违法犯罪活动,共办理涉疫情敏感案事件(行政案件)102起,行政处罚106人、行政拘留64人,形成对涉疫情违法犯罪的有力震慑。司法行政系统组织全市103个司法所、335名司法干警,18个律师事务所、215名律师,1378个调解组织、9130名人民调解员积极投入抗击疫情第一线,扎实开展“地毯式”“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共排查调处各类涉疫矛盾纠纷566件,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依靠合力打赢抗疫总体战
充分调动全市各级政法单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各自职能作用,靠实各级防控责任,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见效。市委政法委先后9次下发通知,对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稳定、复工复产、防范打击邪教、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政法舆论宣传等提出明确要求。全市法院系统立足审判职能,依托信息化手段,确保优先立案。全市检察系统确定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为疫情防控期间公务办理指定场所,严格落实防控措施,集中受理案件,接待来访人员。全市公安机关及时启动一级防控勤务,实行24小时不间断社会面巡逻防控,真正做到了“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推出13项惠企法律服务措施,全方位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提升智能化防控水平,依托“智慧武威”平台,研发“智慧武威”疫情防控实名登记系统,全市累计扫码650万余人次,使用人数达68万余人次,向市委、市政府提供大数据分析报告63期,为疫情防控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市105个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全部配备到位,实现100%专职配备,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基层政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各级政法机关抓宣传发动,氛围营造突出“浓”,形成纵横交错、全覆盖、无死角的立体化宣传网络,确保依法防疫理念深入到每户每人。开展多角度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疫情防控、人人传播防疫知识的良好氛围。(首席记者 王建庆 通讯员 石玉伟)
责任编辑:韩小月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