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张家川新义村:日子有盼头 生活有奔头

发布时间:2021-10-15 17:30:25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关镇新义村,曾经因当地自然条件差、水路不通,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一度十分艰苦。周国鹏一家曾是新义村的建档立卡户,家中5口人的收入来源仅依靠他在外打工。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钥匙。”2017年,马关镇通过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听取贫困群众的意见,在马关、连五、龙山三个乡镇交通要道交汇处选址并科学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规划。

2020年,焕然一新的新义村在村民的期待中揭开了面纱。崭新的民房、太阳能路灯,水、电、路、网通到每家每户……周国鹏一家也如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同时,他还和另外21户村民获得了光伏发电项目的扶持。

日子有了盼头。在村“两委”的鼓励下,周国鹏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成了新义村“乡村时光”旅游合作社的一名面点师。他的妻子经营起了村广场边上的“扶贫超市”,空闲时间还去村幼儿园的食堂帮厨。

“除了我每月1万元的工资,媳妇一年也能挣2万余元。家里还种了2亩花椒,土地流转、光伏发电项目等也带来了收入……”细数每年20余万元进账的“小日子”,周国鹏笑着说:“生活有了奔头,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抓党建、促脱贫、谋发展。近年来,新义村党支部把产业扶贫作为民族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在全力做好畜牧养殖和传统种植产业的基础上,持续引导本村本地劳动力加入建筑装修、清真餐饮、花椒种植、乡村旅游产业。

如今,“马关建工”劳务和“马关阿阳红”花椒已经成为新义村引以为豪的“名片”。

“近年来,通过产业培育,全村在建筑装修行业的长短工共有222户545人,在西安等地开办或从事清真餐饮业的有61户125人。‘乡村时光’旅游合作社平均日纯收入达2.2万元,还带动了45户群众55人就地就近就业。种植花椒1600余亩,参与种植农户95户,平均月收入3200元。”马官镇党委副书记孙涛介绍说:“今年,新义村花椒有近600亩进入初果期,干椒产量达到2.2万斤,产值接近150万元,用工高峰期每天带动180余名群众在花椒园务工,本地群众年务工收入超过60万元。”

“鼓了口袋”之后,新义村有了新目标——擦亮“乡村容颜”、留住“最美风景”,成功创建了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村和县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村。(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杨丹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