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治理助推乡村振兴
——秦安县西川镇姜湾村采访记
走进秦安县西川镇姜湾村,干净整洁的村落、浓厚的法治氛围、安定的生活环境,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8月16日,记者在姜湾村采访发现,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有一个小花园,盛开的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村民门口的护坡改造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村民在闲暇时间都会到这里学习党史知识。
“以前村民家门口都堆放着柴草堆,村容村貌杂乱不堪,通过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全力推进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如今柴草堆变成了小花园,村容村貌整洁了,群众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姜湾村村主任姜商商指着小花园欣喜地说。
“我在村里住了一辈子,如今我们村的环境变化可大了,看起来舒心,住起来也舒畅,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谈起村庄的变化,村民仇金生竖起了大拇指。
“在乡村治理中,党员发挥了核心作用。”姜商商说,姜湾村通过划分党员责任区域,设立党员义务监督岗,配齐党员义务监督员,39名党员全程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基础设施管护、脏乱差专项整治等工作,确保了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周志强是姜湾村的一名党员,也是孙咀组的巷长,农闲时间,他就入户为群众讲解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识,排查安全隐患。6月28日,周志强在入户中得知,孙咀组的成某和王某因小巷道硬化产生矛盾纠纷,得知这一情况后,周志强第一时间前往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了萌芽状态。
“骑摩托车必须佩戴头盔,农用三轮车不能违规载人。”8月16日,姜湾村网格员王建祥通过大喇叭向村民讲解交通安全常识。
“通过深入开展农用车违规载人劝导等工作,教育引导村民正确处理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预防消除各类隐患和不安定因素,确保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王建祥告诉记者。
“通过常态化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广大村民法治素养,增强守法遵法用法学法意识。”姜商商说。
据姜商商介绍,姜湾村有效发挥网格员和群防群治队伍作用,利用手持终端掌握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处理安全隐患,整治治安问题。利用村组微信群,定期不定期开展理论学习、法律宣传、义务巡逻、“三排查”等微活动及法律咨询、矛盾化解等微服务。
不仅如此,姜湾村还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建设,规范民主决策机制,组织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工作。
“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扩大群众对涉及切身利益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力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民主议事、一事一议’格局。”姜商商介绍说。
记者还了解到,姜湾村组织党员和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技能、传文化,提升村民群众的政治觉悟、思想境界、文化素养和致富能力,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文明乡风,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同时,广泛开展“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评选、寻找“最美家庭”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褒奖善行义举,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