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诈反诈稳固防线
——凉州区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工作速记
今年以来,武威市凉州区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工作,坚决筑牢防诈反诈稳固防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构筑电诈犯罪全民“防火墙”
凉州区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平安凉州”考核,制定了提示、通报、约谈、问责等工作机制,全力督导成员单位履职尽责。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的镇(街道)、行业场所发放提示函22份,针对容易受骗群体及重点行业场所进行点对点整改。依托公安部96110反诈预警反制平台,做好疑似受害群体的精准预警劝阻工作。今年以来,累计预警劝阻疑似受害人1.7万余人次,及时接警止损2718.8万余元。
以深化网格化管理工作为抓手,依托综治中心、包村干部、社区网格员、志愿者、村组微信工作群等优质资源开展预防电诈宣传工作,确保每名群众都有对应的网格化管理责任人,推动宣传防范工作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构筑电诈犯罪全民“防火墙”。
因情施策开展反诈宣传
全区51个基层公安派出所在充分了解掌握辖区发案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群众生活特点,科学合理部署警力,因情施策开展反诈宣传。
针对发案集中区域走访入户进行宣传,面对面开展讲解反诈知识和案例。制作反诈宣传片,利用电子屏、微信群等播放反诈宣传知识及防诈技巧,在集市、广场、车站、商圈等人流量密集区域发放宣传彩页、资料,张贴宣传海报。
组织社区(村组)干部、治安户长等进家入户开展日常宣传防范,普及防诈知识,利用村(居)委会大喇叭循环播放反诈知识,努力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镇(街道)、社区(村组)共组织大型宣传30余次,走访宣传25.3万余户。
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各大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每周编辑防范电信诈骗典型案例通过媒体广泛发布,实现常态化防范宣传。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工作群,依托社区、村委会、小区物业工作微信群、QQ群等及时转发、推送每周案例预警和反诈防诈文章等各类宣传信息,为群众详细解读常见电信诈骗类型、手段及方法,不断提高群众关注度,扩大宣传覆盖面。
织密反诈防骗宣传防护网
组织召开全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及“断卡”行动工作联席会议,与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形成常态化宣传阵地。各大商业银行网点利用电子海报屏、LED显示屏等持续播放反诈知识,在ATM机上加载反诈语音提示,严格风险客户排查反馈,制作《银行卡开立告知书》提示客户,与客户签订《合规用卡承诺书》,有效直接预防“两卡”犯罪,全面提高客户防诈反诈意识。
三大通信运营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多渠道开展网络诈骗风险宣传和防范提醒,对新入网用户进行防诈骗、防骚扰信息告知,引导用户签订《用户入网、复机信息安全责任承诺书》,主动向客户告知电话卡转售、转借等风险,在营业网点形成强大的宣传治理氛围。引导组织全区重点场所提高防骗预警,在网吧、KTV、影院等人员密集娱乐场所设置反诈防骗宣传图片、视频资料等进行实时提醒预警,全方位、立体化织密反诈防骗宣传防护网。(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 王建庆 通讯员 何万舜)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