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酒泉市全力打造“酒事快、泉办好”服务品牌

发布时间:2021-03-31 11:57:06     

帮办代办网办 便民为民惠民

——酒泉市全力打造“酒事快、泉办好”服务品牌


(Y,酒泉“酒事快、泉办好”稿件配图)(8655814)-20210331101950.jpg

3月29日,群众在酒泉市行政服务中心税务窗口办理业务。

“我们的员工在基层各个厂区工作,路途远,交通不便,多亏酒泉政务中心开通了‘双向免费邮寄服务’业务,只要在‘酒事快’APP通过线上提交资料审核后,不用到现场办理就可以收到换发的新证,真是省钱省事又方便!”近日,从快递员手中接过特种作业许可证的玉门油田分公司建筑安装工程处的刘先生高兴地说。

近年来,酒泉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在审批服务便民化上下功夫、求实效,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强化便民服务体验,创建了“酒事快、泉办好”服务品牌,在全市整合推行“一张清单一张网”,统一市县乡政务服务标准,提升各级政务机构服务水平,构建起市、县、乡一体化线上线下快捷政务服务体系,备受老百姓称赞。

审批提速“酒事快”,改革跑出加速度

“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我们把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和办件量大的173项高频事项进一步优化再造服务流程,通过网上预审、数据共享、容缺受理等方式,精简材料176份,减少环节47个,压缩办理时限477个工作日,时限压缩率达34.84%。”酒泉市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晓东介绍说,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对124项事项实现秒批,478项分批、346项时批、239项1日批、149项2日批、136项3日批、93项5日批、86项7日批。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以创建“酒事快、泉办好”服务品牌为契机,创新推行无偿帮办代办特色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保姆式“一对一”贴心服务,变“企业群众办”为“政府办”,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跑政府的次数,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

与此同时,依托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数据利用力度,完成“酒事快”APP开发运用,开启酒泉“不见面审批”新模式,实现了办事指南查询、政务服务网上申报、办事进度查询、咨询投诉、办件评价、在线预约、在线办理等功能“掌上可办”,构建“线上线下联通、大厅掌上一体”的政务服务系统,在全市打通一体化平台业务数据推送渠道,完成公积金业务专网对接,加快数据资源共享应用,已对接集成电子营业执照查询、驾驶员登记信息查询、出生医学证明等35个共享接口。

“我们税务窗口已实现427个税收优惠事项‘不来即享’服务,纳税人足不出户,不用提交任何资料,就可以完成相关业务的申报。”酒泉市国税局驻政务大厅首席代表毛丽荣说。 

服务群众“泉办好”,利企便民零距离

按照国家、省、市持续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全市以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为目标,以事项清单化管理为抓手,梳理形成贯通市、县、乡三级标准的《酒泉市一体化政务服务清单(试行)》。同时,按照“统一管理、分层设计、按权认领”的原则,制定了《酒泉市推进市县同权改革实施细则》,不断扩大县市同权、全市通办效应。

对全市自然人办理事项,比如补办身份证、不动产登记等,加快推行一网通办,并逐步扩大到企业法人涉及事项,成熟一批、公布一批,最终实现全市审批服务“全市通办”。对县市区转报至市级审批的项目,确定专职负责人员,畅通沟通渠道,限时办结,实现项目全流程百日审批,推动项目高效落地。

各县市区和乡镇设立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全部延伸至基层公共事务的服务中心和功能区,目前共建成县市区政务大厅7个,乡级便民服务大厅74个。在此基础上,全市积极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统筹推进县、乡、村代办点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让改革红利形成辐射带动效应,推进城乡一体化“泉办好”,进一步提升各级政务服务机构服务水平,按照全国一体化平台统一评价等级要求,酒泉市制定窗口评价方案,实现PC端、移动端等多渠道评价和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评价对象全覆盖、服务渠道全覆盖,并完善了差评办件数据统计功能。

酒泉市还不断深化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五大领域市直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协调推进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形成监管全面、覆盖城乡的综合行政执法网络,形成涉及本领域事中事后监管事项清单,对所辖区域行政服务大厅(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在本行业本领域的审批结果执行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管,做到宽进严管,审管分离。(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魏世东 文/图)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