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定西市医保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纪实

发布时间:2021-03-24 11:30:41     

“智慧医保”打造“不来即享”品牌

——定西市医保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纪实


“以前每次买药都要带医保卡,现在用医保电子凭证全都解决了!”3月20日下午,在定西市一家医保定点药店内,参保人陈先生通过出示医保电子凭证二维码完成了购药结算。

近年来,定西市医保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智慧医保”建设,把传统服务和数字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不来即享”品牌,让参保群众享受更便捷、更舒适、更放心的医疗保障服务。

拓展线上服务

多项业务实现“掌上办”

近年来,定西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智慧医保”工程,建设“智慧医保”数据中心和医保核心业务骨干网络体系,打破专网壁垒、突破信息孤岛,建成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衔接有序、规范安全高效的医保数据通道,纵向实现省、市、县、乡、村互联,横向实现与人社、民政、卫健、税务、公安等部门资源共享,进而实现与定点医疗机构、金融系统、保险行业等外部关联单位的互联互通。

开通“定西医保”微信公众号,开发建设全市职工医保特殊门诊报销系统、医保信息查询平台、定点医药机构网上申报平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网上申报平台等6项便民服务应用平台,将线下业务迁移到线上,变“面对面”为“键对键”,全市多项医保业务实现“掌上办”,部分业务实现“不来即享”。

推广使用医保电子凭证,让参保群众看病、买药无需带卡,手机刷码就可以实现身份认证、扫码支付、诊疗结算等多场景使用。开通网上异地就医备案业务,异地长期居住、异地安置退休和异地转诊人员,可以通过“定西医保”微信公众号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21年1月15日,定西市举行“智慧医保”应用服务平台上线暨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启动仪式。“智慧医保”应用服务平台可实现72项医保业务“掌上办”“网上办”“远程办”。据统计,医保电子凭证开通后,覆盖全市295.3万参保人,患者平均节省就医等待时间43.6分钟。

优化窗口服务

提升办事群众满意度

为提高办事效率,定西市医保系统持续优化完善服务机制,在全市医保经办大厅采用综合服务窗口和自助一体机两种方式分流等候人员,实现业务精准办理,参保对象办事不需“排长队、久等候”。

进一步优化业务操作流程、整合服务环节,所需材料数量减少32.8%,其中民生事项100%实现“一证通办”,63个事项实现即来即办。全面梳理政务服务“高频次”事项,梳理出“不来即享”事项4项,“秒批秒办”事项1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项,并同步制定了标准化办理指南、办事流程图和办事要件。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AB岗工作制度,细化分解两大类95项服务事项,明确岗位职责和分工,保障服务标准和水平,不断提升办事群众满意度。

与此同时,积极推广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应急服务,畅通优先服务绿色通道,不断改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办事体验,有效发挥兜底保障作用,让参保群众更大程度的享受医保服务改革成果。

延伸服务触角

打造“半小时服务圈”

“为了便于群众就近就医结算,医保部门还将部分窗口服务事项向定点医疗机构、基层站所和银行网点延伸,建立医保、医疗管理共通的桥梁,打造医保经办服务事项‘半小时服务圈’。”定西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全市21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33家民营医院、137家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妇幼保健院(站、中心)全部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服务,推动1983家村卫生室实现门诊医疗费用“即时结报”工作,群众不出村就可以在家门口享受“看病报销”服务,打通了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

针对“慢病”患者长期取药报销“来回跑”问题,打通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数据”通道,认定城区城镇职工门诊慢特病定点医药机构49个,让“慢病”患者就地实现报销结算,享受“同质同效”的均等化服务。(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 涛 通讯员 王旨宾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