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小网格” 做强“大普法”
——肃州金泉路社区打造法治教育新模式
去年以来,酒泉市肃州区金泉路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人民”的法治宣传导向,秉持“网格化管理、精准式服务、规范化运作”的工作思路,通过不断健全完善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丰富创新普法内容和载体,进一步拓展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强化网格赋能,构筑普法平台
“七五”普法以来,肃州区金泉路社区积极探索构建以社区党总支为引领的五级网格化普法网络,将普法宣传有机融入到五级网格体系中。即,建立社区为一级网格,主要负责普法工作的总体统筹安排、督查指导等工作;5个居民小组支部为二级网格,负责片区的普法宣传和检查落实;12个小区楼院为三级网格,负责将普法工作落实到楼院;137个楼栋为四级网格、497个单元为五级网格,构建了“一张网、全覆盖、无缝隙、零距离”的网格化普法宣传新格局。
强化宣传载体,丰富普法形式
社区组建“和事佬”协会、“小总理”议事厅、“妈妈唠嗑队”、民情“连心扣”、邻里“帮帮团”、“同心乐”艺术团等帮扶团队,义务开展志愿帮扶和普法宣传活动,调处邻里矛盾纠纷,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式的法治传播格局。
“和事佬”协会聘请辖区有威望、懂法律、公道正派的居民担任“和事佬”,在调解矛盾纠纷中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小总理”议事厅,定期召开“小总理议事会”,分析和解决在楼院物业上存在的问题,为居民排忧解难。“妈妈唠嗑队”服务队,由离退休妇女、热心大妈组成,在日常谈心聊天中普及法律常识。民情“连心扣”,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将法律知识贯穿其中,系起了居民群众与社区的“连心扣”。邻里“帮帮团”,带动辖区群众互相帮助,加强沟通交流,在互帮互助中引导居民自觉遵法、守法。“同心乐”艺术团通过开设“百姓剧场”,自编自导各类法治文艺节目,寓教于乐,以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让广大群众领悟法治精神,学习法律知识。
强化资源联动,破解普法难题
社区充分整合各类优势资源,组成专兼结合的普法队伍,建成规范化的“一厅五室”。建立“综治牵头、部门主抓、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一站式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新机制,从专业化的角度解决问题。
立足“关爱工作室”以心理辅导促宣传,社区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组织离退休老干部、教师、党员积极参与,帮助一些“重点人员”思想改造、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立足“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以“志愿服务”促宣传,以“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为依托,实施“时间银行”和积分激励机制,以为志愿者发放“光荣积分卡”的形式打通了普法宣传工作“最后一公里”。
强化氛围营造,突出普法效果
社区科学运用五级网格,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融入网格建设中,营造了浓厚的普法氛围。
在顺和家园精心制作设立了法治长廊和法治之路,制作法治宣传展板29块。在飞天苑小区制作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居民公约、环境保护、法治宣传等内容的异形雕刻景观牌50块,凉亭四周制作新二十四孝小展板,打造名人雕像6座,让群众与法“结缘”、与法“相伴”。在“智慧金泉”微信公众号、金泉之窗小程序等多种自媒体上科学设置普法板块,充分运用普法小视频、抖音等方式开展法治宣传,精美的画面,趣味的内容,深受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以愉悦的心情学习法律知识。同时,通过开展“法治讲堂”和“法治电影周”等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居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营造了全民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魏世东 通讯员 刘恒德 刘丹)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