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心”服务群众零距离
群众不同诉求需跑不同部门,诉求内容复杂的往往要多地跑、反复跑,一直是困扰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问题。
对此,玉门市通过整合社会治理各类资源,建成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由市委政法委及法院、检察院、信访局、公安局等13个部门的46名工作人员入驻办公。中心开设综合受理、人民调解、公证、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司法鉴定、土地仲裁、涉诉信访等20个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活力网格服务”;设立3个首席调解员工作室和医患纠纷、农村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8个调委会,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有效调解各方面矛盾,推动“多中心”集成创新为“一中心”,实现涉法涉诉、群众信访和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处”。
不仅如此,玉门市还建立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配备政法委员,将乡镇执法队纳入综治中心统一调配和指挥。中心成立后,无新增信访案件,对于原来的积案,正在积极进行化解处理,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织好“一张网”管好万千事
“目前,玉门市共划分网格544个,以乡镇、街道、园区为一级网格,行政村、社区为二级网格,村民小组和城市居民小区为三级网格。”玉门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李培峰介绍说,“一级网格负责监管、协调、处理、督办和绩效考核;二级网格负责信息、事项的分类汇总、权限办理和上报反馈;三级网格负责入户宣传、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纠纷调处、环境卫生整治等事项。同时,将玉门市的护林员、保安、铁路护路人员、禁毒专干、乡镇执法队人员、企业负责人设置为专属网格员,形成专属‘格中格’,建立了一支1807人组成的专职网格员队伍,形成‘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工作格局。”
“我家住运政巷金诚公司住宅楼,以前每年交36元垃圾处理费,有人说从今年开始每年要收200元的卫生费,这是怎么回事?能否给解释一下。”今年3月,市民张先生拨打12345热线进行投诉。
工作人员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通过“活力网格”平台将事件分流至张先生所在的社区网格长处。随后,辖区网格员在一小时后上门向业主进行解释:“由于散居楼院现交由物业公司管理,物业公司按每平方米2.5的费用向居民收取垃圾清运费,每年240元,之前向环卫处缴纳的36元卫生费不再收取,物业公司在收取费用时会出示相关票据。”在网格员的耐心答复下,张先生终于消除了心中的怨气。
记者采访了解到,玉门市将12345市长热线、非公诉求受理和智慧城管接入系统,多网融合、信息共享。网格员通过“活力网格”APP报送信息,网格长通过平台分类、报送、处理、反馈信息办理结果,“活力网格”管理中心通过平台分流交办各类信息、反馈处理结果,相关单位通过平台上报信息、接收任务,社会公众通过平台爆料信息。
同时,玉门市制定了社会治理动态分析报告,将采集的交通、治安、舆情、公共安全等十大数据分析转化为平安指数,实行“红、黄、蓝”三色预警,为平安建设提供了大数据支撑,避免了政府多个部门信息不能有效互联互通和资源浪费现象。
共治机制多元化解矛盾无缝隙
今年1月,在玉门市一处工地干活的李某等17名农民工围着包工头在诉调对接中心窗口前情绪激动地争吵,起因是包工头拖欠这批农民工工资近32万元,经多方协商调解没能解决。
工作人员了解具体情况后,为减轻诉累,化解纠纷在诉前,诉调对接中心首先安抚情绪激动的农民工,然后快速与劳动监察、联合调解委员会首席调解员联系,同时法律援助机构为这批农民工派出法律援助律师。
通过协调对接,经过两天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诉调对接中心迅速核实调解协议的合法性,当即对这批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包工头当场按比例给付了部分工资。
据玉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李响兵介绍,在重要时段、关键节点,增设社保、医保、农民工服务等临时窗口,及时解决群众各类诉求,为纠纷当事人提供便利。同时,设立玉门市社会治理中心诉前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诉前调解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当事人立案起诉时,立案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初步筛选,将权利义务关系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暂不予立案,进入诉前调解程序;法官助理或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再将案件予以立案进入诉讼程序。案件繁简分流,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为社会治理中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文/图)
责任编辑:韩小月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