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城关镇永福苑社区“小板凳”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9年7月,围绕“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居民宣讲党的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安全常识、行为规范等内容,既是党和政府的“传声筒”,又是居民群众的“贴心人”,还是社情民意的“收集员”,得到了辖区居民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如今,“小板凳”志愿服务队已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和一张打得出的名片。
“小板凳”志愿服务队有志愿者46名,自成立以来,他们采用居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把书面语转化为口头语,深入街道小巷、楼宇小区,向群众讲解党的理论政策、法律法规、身边的好人好事等,消除了台上台下的距离感,增加了干部群众的亲近感。截至目前,“小板凳”已开展宣讲活动近70场,惠及居民5000余人次。
用“乡音”把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最新理论政策传递给群众,更直接地把党的创新理论第一时间送到楼群院落和群众家里。“小板凳”志愿服务队从国家奋斗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人道德准则三个层面作深刻解读,引导居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弘扬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好声音发挥重要作用,更为提高居民素质水平,营造安定和谐的社区氛围打下了良好基础。
结合社区相关业务工作,“小板凳”志愿服务队把党的惠民政策具体化,不仅让居民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政策,还让大家了解了社区相关业务的办理;不仅让居民群众能够紧跟党和政府的发展步伐,在思想行动上“不掉队”,同时也实现让居民办事“少跑腿”。
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小板凳”志愿服务队“以案说法”,把与居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融入到每一个小故事里,增加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的故事性、趣味性,让居民听得进、坐得住,提高居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绝不触犯法律法规的红线,也懂得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同时,将一些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编写成朗朗上口的诗歌、口诀等,结合居民生活中发生的安全事例,借助相关业务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演练等方式,让居民掌握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的处理办法。
“小板凳”志愿服务队还设“流动道德讲堂”,宣讲员随时随地向居民讲述身边道德模范故事,结合现场互动,让居民自己夸一夸身边看到、听到的好人好事,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营造崇德向善的氛围,让居民从内心深处把当好人、做好事当成自觉行动。把《永福苑社区居民公约》作为重点内容,结合当前存在正反面案例,为居民解读公约内容。以“我要爆料”的方式,通过现场居民爆料自己看到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增强居民敢于批评和制止不文明行为意识,引导广大居民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告别不文明行为,做讲文明、有道德、懂礼仪的居民。(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刚 龚利芳)
责任编辑:韩小月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