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宕昌县木耳乡奤治村第一书记兼队长王广平
金秋时节,走进宕昌县木耳乡奤治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民们正在抢抓大好晴天收拾蚕豆,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种植一季小春蚕豆,不仅新鲜蚕豆可以卖钱,而且蚕豆壳、蚕豆叶、蚕豆秆都可以用来喂猪喂牛马牲口,既能增收又能解决牲畜喂养难题,同时可培肥地力和改良土壤,我们都非常愿意种。”村民王照德兴致勃勃地说。
宕昌县木耳乡奤治村党支部书记李谢忠介绍,今年蚕豆的产量是往年的两倍,这是第一书记王广平从老家带来新品种,挂果多、产量高,因此,村民给这种蚕豆起了新名字叫“帮扶大豆”。
结合实际 创新扶贫见成效
2019年,金昌市教育局选派干部王广平到宕昌县木耳乡奤治村任第一书记兼队长,自驻村以来,王光平结合当地的实际,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扎实有效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在困难面前,他总是有一股不服输的闯劲,针对奤治村合作社运营不畅,农产品无法外销的实际情况,在认真考察市场、全面了解合作社后,想到可以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于是着力研究土特产的深加工。采购机器、产品加工、包装设计,每一项工作都是从头开始,难度可想而知。合作社工作人员从2019年9月正式开始包装产品,10月中旬,产品开始发往金昌、北京、上海、天津、福州等地,截至目前,累计为合作社增收收入20万左右。
“两委”牵头 “输血”扶贫变“造血"
木耳乡副乡长李雯玲说:”早在2018年,全乡10个村先后成立了由村“两委”领办的合作社10家,同时由10个村“两委”领办合作社组建成立了“木耳乡百联特色农业农民专业联合社”。今年年初,在全乡范围内,由村“两委”领办合作社牵头,流转土地2083亩,订单中药材种植3858亩。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引导、鼓励贫困户、残困户、特困户自愿以土地、劳动力、个人资金等方式入股,大力发展产业,享受产业发展入股分红,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奤治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但村民受益很少。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王广平想到通过建立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拓宽农民外出务工市场。在2019年12月份了解到金昌对采摘蘑菇工人需求信息后,王广平积极与公司领导联系,赴公司实地了解,确切掌握公司对员工住宿、报酬等情况后,对奤治村群众进行大力宣传。并于今年2月17日在疫情形式严峻的情况下,亲自接送第一批务工人员10名离宕赴金务工致富。
立足村庄实际,吃透村情民意,王广平帮扶解难题出实招,切实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不忘初心 , 砥砺前行,驻村第一书记王广平成了脱贫攻坚路上的领头人。(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谢军龙 田小斌 通讯员刘国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