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河西堡镇“1234”举措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今年以来,永昌县河西堡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途径,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1234”工作举措,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打造有温度的城镇生活圈和有活力的平安小镇。
围绕“一条主线”,强化多方协同
牢牢把握“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这条主线,健全政府、社区(村)便民服务中心(点)规章制度,立足驻镇企事业单位多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文艺社团、老年协会、律师事务所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成立“长耳朵亮眼睛传话筒”“楼栋长物管小组”等8个群众组织,形成了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居民群众之间相互协同的治理模式。
做好“两项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在搭建服务载体上做细功,扎实推进智慧报警、智慧宣传、智慧消防等10种服务模式常态化,积极开展“六联六共”活动,有效提高全镇综合服务水平;在拓宽服务渠道上齐发力,在各社区先后探索“四点半课堂”“微服务、大情怀”“爱心手拉手”等特色品牌,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疑难问题,及时把党的声音、党的关怀传递到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努力打造有温度的城镇生活圈。
探索“三治融合”,构筑善治之路
健全“1+7+X”基层协商民主议事制度机制,科学划分“和美网格”“向善网格”等6种网格,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办法,认真落实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推进“先锋引领基金”“道德银行”“慈善爱心超市”运营工作,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六个作用”,开展多项特色志愿服务,积极探索推进“三治融合”,构筑城乡善治之路。
夯实“四网体系”,打造平安小镇
依托“人防网”,通过“红袖章+党员先锋服务队”“红袖章+司法服务队”等8模式,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依托“技防网”,以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将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环境监测等监控系统全部接入镇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综合研判、统一指挥;依托“物防网”,在镇区重点部位、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安装防护栏、防盗门、照明设施,为巡逻员配备执勤、防护、抓捕器械,切实提升治安防范能力;依托“心防网”,建设“心理驿站”,成立心理疏导队伍,通过开展心理讲座、心理排查等措施,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打造有活力的平安小镇。(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