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定西:“六个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发布时间:2020-07-28 21:57:42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定西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和能力,近日,定西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六个着力”措施,明确了工作任务、具体要求和责任分工。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到2022年,全面建成以实体平台为基础、网络平台为支撑、热线平台为补充的“三台融合”发展的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相适应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显著提升,共享公共法律服务成果基本实现。

  《实施方案》明确,要着力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以法律援助组织、乡镇(街道)司法所等现有资源为依托,形成“三台融合”、互联互通、相互支持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服务、司法调解等全业务、全时空的高品质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和落实各类法律服务机构资质认定、设施建设、人员配备、业务规范、工作流程等具体标准,统一场所标识、指引和功能设置,逐步实现法律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

  《实施方案》规定,要着力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依据《法律援助条例》规定,将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青少年、妇女等特殊群体和军人家属、退役军人及其他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重点对象,及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要着力推进公证制度改革,均衡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进一步落实公证机构改革各项配套政策,统筹公证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区域性品牌公证机构。推动公证深度参与司法调解、取证、送达、保全和执行等司法辅助业务,充分发挥公证防止纠纷、减少诉讼、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作用。科学合理布局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努力推动均衡发展。加强基层普法阵地和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健全服务网络,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要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选聘机制,鼓励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优化和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制度机制,充分发挥公证、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信访等非诉讼方式的积极作用,切实发挥好医疗、道路交通、婚姻家庭、物业、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积极探索法律服务多元化模式,着力在标准制定、衔接联动、融入融合、精准服务等方面创新突破,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品牌。要着力强化服务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整体合力。按照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稳步增加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人员数量,规范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鉴定人队伍,积极发展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发展壮大法律服务队伍,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积极发展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引导、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利用自身优势和力量提供公益性公共法律服务,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主体多元化。要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管理水平,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机制。探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质量评价制度,构建公共法律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及奖惩标准,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以评价结果倒逼公共法律服务质量,促进优质高效服务。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政府购买指导性目录,将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公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运行、法治人才培养、人民调解、村(居)法律顾问、政府法律顾问、法律风险评估、法律问题专家论证、地方立法起草论证、律师信访值班和参与调解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事项逐步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刚 通讯员 成琼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