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永昌:“三治融合”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发布时间:2020-06-18 20:53:16     

       永昌县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坚持以法治为要、德治为基、自治为本的理念,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扎实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永昌公众”品牌。

以法治强保障,提升社会治理硬实力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永昌县全面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深入基层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等主题活动,实现普法宣传全覆盖,通过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人教育身边人,让群众感受法治正义,领悟法治意识,形成百姓崇法循法行动自觉。夯实阵地建设,推动法治文化新升级。全县共建成法治广场、长廊、农家书屋等法治文化阵地133个,广泛动员村(社区)志愿者等人员参与到村(社区)普法宣传行列,将党建、村规民约等与法治元素有效融合,实现了法治文化阵地共建共治。坚持科学决策,实施依法行政。坚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全面开展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防止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创新调解机制,发挥专业水平。借鉴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调解组织机制,全县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169个,形成了纵向覆盖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横向覆盖各领域、各行业及社会管理各方面的调解组织网络,构建了“三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以德治扬正气,提升社会治理软实力

  注重感化引导,营造德治氛围。以基层治理“先锋引领”基金为依托,通过表彰奖励先进模范,激励群众树立社会新风尚。探索结合“道德银行”运行模式,全面推进“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慈善爱心超市”运营,以小微积兑活动推动家风、村风、民风全面提升。注重阵地建设,夯实德治基础。依托“百姓宣讲团”“两微一端”、道德讲堂等平台,开展榜样精神宣传,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建“红袖章”志愿者服务队,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面对面、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群众道德水准。注重以文养德,广泛开展活动。全县112个行政村和17个社区相继通过群众组织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善行义举、“好媳妇”“好婆婆”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及评选活动,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弘扬社会新风。

以自治增活力,提升社会治理内生力

  加强自治建设,搭建联调联动平台。先行探索建立“三级协商”模式,打造“阳光议事体系”,组建“1+7+X”居民协商民主议事会,制定“三三六”协商民主议事工作法,推行“六步工作法”,落实“三问三请”工作制度,做好说事承接,搭好商事平台,通过让群众说,由“张嘴发牢骚”向“理性求共识”转变。探索扁平化管理,搭建线上线下平台。配齐配强网格员队伍,解决了村(社区)干部鞭长莫及、管不过来的问题。综治网格员应用综治E通终端线上上报信息,社区干部线下上门串户收集民情、了解群众心声,综治中心服务窗口接待群众来访,及时调处矛盾纠纷,通过线上线下共同运转,有效提升精准化服务水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群防群治网络。建立以“五老人员”等为主的志愿者队伍,发展平安志愿者1200人,落实治安户长制,选聘治安中心户长115名、治安户长918名,选配专职群防群治队伍456名,有效提升了群防群治能力。(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刚 通讯员 魏育富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