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静宁县建设美丽乡村侧记

发布时间:2020-06-10 10:09:19     

人居环境大改善 农民增收日子甜
静宁县建设美丽乡村侧记


  静宁县贾河乡美丽乡村一角(5月18日拍摄)。静宁县委政法委供图

  今年来,静宁县按照“聚焦脱贫攻坚、精准到村到户”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攻坚行动,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构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拆违治乱”刷新村庄“颜值”

   “房头上破旧彩钢瓦全部拆了,村民私自搭建的破旧猪棚、鸡圈都拆了,垃圾堆、废弃物清理得干干净净,村道两旁都种上了花和树,现在整个村子变得更干净更漂亮了。”清晨,经过秋雨洗礼后的巴坡村巴坡小组,空气格外清新,草木苍翠茂盛,村道干净整洁,提起环境卫生带来的变化,年近六旬的王国光老人幸福感溢于言表。      
        “路边的乱搭乱建拆了,路宽敞了,建成了人行道、绿化带,给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感觉。”贾河乡党委副书记闫必达感慨地说。
       年以来,静宁县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巩固之战,推动整治目标从“点上出彩”向“全面开花”转变、整治重点从“垃圾治理”向“美美与共”转变、整治资金从“单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转变、整治方式从“突击应对”向“常态管理”转变,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提升。

“红黑榜”助推环境整治见实效

  “今天很荣幸得到美丽乡村这个奖,非常高兴,以后我带领村民把村前屋后打扫干净。”在新店乡小湾村举行的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集体及个人表彰活动中获奖的村民薛文宗说。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人居环境改善,小湾村通过农户“晒”成果、民主“评”结果,在全村选出 “热心公益事业者”、“打造美丽庭院者”、“孝老爱亲者”等16人和1个工作先进社,并对评出的“美丽庭院”进行“送牌挂牌”,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共建共享美丽乡村。小湾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长戴腾飞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增强致富本领,带动更多的村民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来,建设美好幸福新生活。”
  新店乡农村环境整治推行环境卫生红黑榜管理,每周进行公示,评比“美丽庭院”,形成“争红驱黑”、拼搏赶超、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推动农村家庭卫生常态化、制度化。
  据了解,静宁县八里、威戎、四河、界石铺等乡镇积极组建成立村级乡贤理事会、村务监督会和共管共享理事会,开展 “党员示范户、和谐五星、最美人物、最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十大孝子、优秀学子”等一系列评选表彰活动,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描绘出美丽乡村新画卷。

以特色产业促进村强民富

  要想村强民富,必须要夯实产业基础。小杂粮产业是四河镇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该镇充分利用疫情期间群众在家没有外出的机会,组织镇村社干部动员鼓励农户将撂荒土地加入合作社,并加大资金扶持和物化补助,大力推动生态、绿色、有机小杂粮种植,不仅解决撂荒土地无人管的难题,促进贫困户致富增收,还壮大了村集体收入。
  去年我将5亩多土地以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种植荞麦,2600余斤被合作社保底价收购。”村民张能能说:“今年有2亩多地种扁豆,不仅合作社已经答应收购,而且种一亩扁豆政府还有补助。”
  作为苹果主产区的治平镇,今年共新植果园、幼园2100多亩,落实产业奖补资金42万余元,其中马合村的贫困户王军武共计落实产业奖补资金3200。他告诉记者,他家今年新植11亩幼园,政府每亩奖补200元,种植1亩蔬菜奖补了1000元。治平镇以当地农业优势为依托,统筹推进产业培育,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使得村有增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小锋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