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永昌县河西堡镇昌河路社区蹚出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0-05-15 10:16:31     

细”处着眼 “微”处着手

——永昌县河西堡镇昌河路社区蹚出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党建引领、多元协商、群策群力、共驻共建。近年来,永昌县河西堡镇昌河路社区党总支立足社区治理实情,从“细”处着眼,“微”处着手,不断创新治理举措、搭建治理载体、拓展治理渠道,蹚出一条多元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微学习”建立党建引领“智慧库”

  昌河路社区党总支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会议精神为抓手,以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为支撑,结合甘肃党建、学习强国等APP及“微党课”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社会治理各项措施在社区落地生根。

  4月26日下午,记者在这里采访了解到,昌河路社区党总支健全完善了党总支书记、办公室工作人员、居民小组长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坚持实行分片包干制,层层传导压力抓落实,实现服务居民“零距离”。首先,建立网格入户制度,实行“2345”工作法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其次,建立网格“五彩台账”,做到“六提六知”(提居知楼、提楼知户、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夯实了社区治理的基础。

 “微组织”打造社会治理“桥头堡”

  昌河路社区成立“大党委”,党建引领多方联动,促进大事共议、实事共做、难事共解;设立网格党支部、网格议事小组、网格道德银行支行等“微组织”,积极打造社会治理“桥头堡”,引导居民在社区服务管理中充分发挥自治功能。

  实施“三社联动”,完善社会“协同链”。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构建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机制。搭建“义工关爱圈”,以专业水平为15名困难及半失能老人提供常态服务。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成功孵化社会团体4个,经常性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设青少年健康成长“四点半课堂”,为20名困难儿童提供课业辅导。

  同时,加强立体交互的“三个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以“道德银行”等党建品牌服务工作为切入点,不断拓宽“社区服务平台”;以社会团体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支撑,增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实现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壮大“居民参与平台”;以社区“大党委”为轴心,带动企事业单位共驻共建,搭建起“企业共建平台”,组织开展卫生整治、义务植树等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形成共同抓、合力建的党建工作模式。

 “微管理”细耕社区服务“责任田”

  昌河路社区党总支坚持预防和化解并重的原则,成立以党总支委员、五老人员、网格员为主要成员的五个矛盾纠纷调解小组,创新调解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以“微管理”细耕社区服务“责任田”,筑牢安全隐患“防火墙”。

  按照“五必到五必报”,即突发事件、安全隐患、重点人群、不稳定因素、损害群众利益必到必报的工作要求,与社区民警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有效化解居民群众的各类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建设“道德银行”,以“开存积兑”为主线,引导居民群众开设账户建立储户档案,通过学习存储道德素养,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善行义举积累道德品行,居民可凭借储蓄积分兑换道德报酬。“道德银行”存储的是美德善举,引导广大党员及居民群众积德行善,推进居民文明素质提升。

  建立粉色流出人口、蓝色常住人口、绿色出租屋等“五彩台账”,确保及时有效帮扶各类群体;推进“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三单”服务模式,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微心愿”。

 “微治理”解决居民群众“微烦恼”

  昌河路社区不断健全完善居民区网格化管理机制,落实“三个结合”(帮教与服务、帮教与交心、帮教与管理有效结合),关心关爱特殊人群;成立协商民主议事会,推行“三四六”(三网融合、四方会谈、六步协商)议事机制,建立百姓议事坊,组织议事会成员及相关利益群体平等对话、理性沟通,协商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既高效处理民生“小事”,有效解决居民“微烦恼”,又激励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善行义举,弘扬社会正能量。

  昌河路社区党总支书记蒋淑娟告诉记者:“社区工作就是要从‘细’处着眼,‘微’处着手,细化社区服务,满足居民‘微心愿’。我们通过电话微信、上门走访、集体座谈、调查问卷、‘微心愿’征集等形式了解居民服务需求,并依据需求建立社区服务菜单,方便居民点单。社区党员干部、辖区在职党员、网格员按其岗位职责、所在区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民服务,接受社区派单,并及时接单为居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促进社区服务精细化、精准化。”(记者 王刚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