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监狱:“六送六帮”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1     

为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武威监狱通过开展“六送六帮”活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吃透村情户情民情,送政策,帮立志

监狱党委以“扶志”“扶智”为主线,采取多种方式,进村宣讲乡村振兴政策,服务引导村民寻找发家致富的路子。监狱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到帮扶村镇,会同帮扶干部全面梳理帮扶对象基本情况,鼓励帮扶对象克服等、靠、要、懒、惰等心理,“站起来”“走出去”,早日致富奔小康。同时,通过开展送文化下乡、法治扶贫等活动,在“扶志”上下功夫,在精神上挖“穷根”。

关心群众冷暖,送爱心,帮生活

为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监狱党委定期分期分批组织帮扶干部进村入户,扎实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监狱党委筹资2万余元,为帮扶村中小学生及部分群众送去了过冬棉服。先后对90余户群众、10名党员进行了慰问,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驻村帮扶工作队也将节约下来的2300元经费全部投入到帮扶中。监狱还组织党员民警到帮扶村开展“助力乡村振兴 改善村容环境”义务植树和卫生清洁活动,为帮扶村购置灌溉水管,维修灌溉设施,义务植树300余棵。

想群众之所想,送服务,帮急需

为帮助解决村民实际困难,监狱结合帮扶村实际需要,通过食堂集中购买、动员民警职工爱心消费等方式,持续做好村民农副产品帮销工作。截至目前,监狱帮助村民及扶贫开发公司销售散养鸡3900余只,价值35万元;采购民权镇枸杞产业园枸杞3076袋,价值9.23万元。在村民易地搬迁有困难时,监狱党委又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筹备了5万元帮扶资金为移民搬迁户铺设地砖等,有效改善了居住环境。

配强帮扶力量,送信息,帮创业

“群众的微笑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监狱始终推行“微笑服务”理念,选派2名有农村成长经历、责任心强、有担当的党员民警长期驻村开展帮扶工作,配合村级“两委”定期开展走访入户、调查民情、政策宣讲等,积极落实惠民惠农措施和产业奖补政策,及时解决村民反映的生产、生活方面的难题,有力推动了帮扶工作见真章、出成效。帮扶干部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广泛宣传帮扶村农副产品,共计为村民销售肉鸡150只、面粉600公斤、食醋100公斤、芦笋300公斤,价值1.7万元。

培育产业增收入,送技术,帮产业

民权镇沙河沿村是养殖大村,羊、鸡、蔬菜产量较大。为真正让群众的“钱袋子”饱起来、鼓起来,监狱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以产业扶贫为导向,主动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扩大技能型劳务输出。充分发挥犯灶食堂和民警职工备勤灶内需资源优势,积极与村“两委”洽谈协商,签订《农副产品购销协议》,助推养殖产业发展。多次为民权镇沙河沿村村民提供育苗技术培训、养殖技术服务等,通过技术支持有效降低了产业风险,促进了产业发展。

聚焦“扶志扶智”,送项目,帮发展

监狱始终坚持在扶志上下功夫、在扶智上做文章,多方考察帮扶项目,为解决帮扶村实际困难出点子、想办法,制定措施抓落实。先后筹资6万元帮助沙河沿村修建村民通过大靖河的过水路面;先后筹资8万元,帮助帮扶村改善村容村貌、加强环境治理、维修贫困户房屋等。

疫情发生以来,监狱工会、团委到帮扶村举办了“青暖童心、励志包裹”活动,为帮扶村110名学生发放了价值4.1万元的爱心包裹。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监狱积极筹措帮扶资金,先后为民权镇教育工作站捐赠了价值3万多元的体育器材。为助力帮扶村学子顺利完成学业,监狱想办法筹措资金2.1万元,对26名被国家计划内高校录取的学子进行了金秋助学。

武威监狱通过深入开展“六送六帮”活动,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 通讯员 许雪梅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