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兰州监狱服刑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2021-05-06 21:59:45     

勇做刺破黑夜的那束光

——记“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兰州监狱服刑指导中心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兰州监狱服刑指导中心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

兰州监狱服刑指导中心始终秉承根植于传统、延续于创新的理念,逐步建立健全监狱三级心理矫治网络,形成了以监狱民警为主体,检察官、社会志愿者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和罪犯心理健康讲座、网络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为推进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该中心先后被评为全省监狱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监狱工作先进集体,被授予“甘肃省青年文明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甘肃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

忠诚使命,“治心”筑牢安全底线

“李警官,我和家人通电话了,没想到我爸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了解还不如我,我把你上次给我讲的话都给他俩嘱咐了,让他们调整好心态,好好在家待着,不给疫情防控添乱。”一名接受过心理咨询的罪犯在给兰州监狱服刑指导中心的反馈中如是说。

在男犯监狱里,调适罪犯不良心理状况、稳定罪犯情绪、解决罪犯心理问题是服刑指导中心女民警日常的重点工作。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这份责任则显得更加重大而光荣。

科普抗疫和心理防护知识,帮助罪犯缓解压力。开通热线电话和网络咨询,通过全面摸排,有针对性地安排湖北籍及对疫情可能有担心、焦虑情绪的罪犯和疫情期间刑释罪犯,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提前介入、主动问询,了解掌握其基本心理状态和家人现状,科普抗疫和心理防护知识,帮助罪犯缓解压力,引导其科学、理性应对当前疫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把害怕、担心、紧张和焦虑情绪降到最低,树立信心共同抗击疫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疫情期间接听罪犯电话热线咨询48人次,网络咨询近200人次。

疫情防控宣传,把家国情怀融入罪犯教育改造。女民警以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为蓝本,积极筹备制作精美课件,录制播放《疫情背景下的生命教育》《爱心传递抗疫力量》《抗击疫情孝道先行》等课程视频,让爱国主义教育变得有血有肉,感召罪犯坚决做到在国家遇到危难之时不添乱。系列课程结合疫情防控宣传把家国情怀、生命教育、信念教育、道德教育融入到罪犯教育改造中,促进罪犯在学习中成长,励志立德,稳定了犯群因疫情而引发的焦躁情绪,为疫情期间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贡献了积极力量。

守望相助,用爱搭建“心”防团队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打乱了监狱的正常管理秩序,从大年初二开始监狱实行全面封闭管理,服刑指导中心的女民警虽然无法进监开展工作,但是她们并没有因此而置身事外。她们明白在疫情防控和封闭管理的双重要求下,一线民警职工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巨大压力,她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快速投入到为封闭执勤备勤战友开展心理帮扶的工作中去。

发挥心理咨询师优势,成立心理疏导团队。春节假期还没有结束,女民警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优势迅速组建心理疏导团队,为封闭备勤民警编制了《封闭备勤的战友们,如何做好心理防护》,教授民警学会放松法、倾诉、正念等心理学技巧,疏导缓解民警因疫情而带来的心理压力。通过电话、网络、家访等方式,为一线民警、职工和家属开展心理疏导,舒缓心理焦虑和压力,协调解决各类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减轻信息闭塞带来的压力,提供心理帮扶服务。“张姐,封闭生活太枯燥单调了,我想练练吉他,能帮我找找吉他谱吗”“小虞,能给我们发发天气预报吗?”“小郑,能发发外面的街景吗?”根据监狱工作要求,进监执勤只能带工作手机,不能接触网络,封闭执勤期间就如同与外面的世界切断了联系,女民警成了执勤战友的知心人、好帮手,她们想办法用工作手机翻拍天气预报、国内外新闻、疫情发展情况、相声、心理知识等,通过警务通信向狱内封闭民警、职工推送信息,缓解他们因信息闭塞带来的焦虑情绪。

倾听他们的心声,走访民警职工家属。最长的一次封闭执勤长达近60天,刚接到这条命令时,正在执勤的很多战友内心是无法接受的,情绪糟糕到极点,有的战友通过工作电话倾诉、发牢骚、倒苦水,女民警听他们愤怒、哀怨甚至哽咽,直到情绪慢慢平复下来,有时一个电话两三个小时,她们都是不厌其烦耐心地倾听,没有一个人有过一丝怨言。“关姐,我的孩子快要中考了,请代我督促督促她,在家听爷爷奶奶的话,乖乖等我回家。”受封闭战友的委托,女民警多次走访安抚家属,让封闭执勤的战友安心工作。

提升自身心理能量,传递爱的力量。在疫情常态化工作之余,女民警坚持参加清华大学心理学院等专业机构的线上培训,汲取疫情心理防护和保健知识,接受专业督导,扫除自身的心理雾霾,提升心理能量。同时,通过微信群和钉钉群向警察群、警属一家亲群、心理疏导群等,积极传递正能量,坚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无私奉献,初心诠释警察担当

耕耘在罪犯改造工作前沿的服刑指导中心的女民警,坚持从实际出发,甘于奉献,注重实效,实现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基础工作精细化、健康教育多样化、咨询矫治纵深化、危机干预及时化,用初心诠释了监狱人民警察的无悔担当。

身份多样的女民警,她们是教师,为罪犯开展“心理学知识大讲堂”、心理健康课堂化教学,录制视频课件;她们是编辑,刊发全省唯一的罪犯心理健康报《心灵导航》120期;她们是制片人,制作电视访谈节目,录制罪犯现身说法专题节目;她们是导演,在罪犯中开展心理情景剧汇演、歌手大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灵保健操、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活动,使罪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率达到100%。

扎实肯干的女警官,她们不畏困难边学边干,形成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工作方法,成为教育改造罪犯的行家里手。多年来,开展个体网络咨询8300余人次,实现了罪犯咨询面100%,跟踪心理治疗达500余人次。针对新犯入监、监狱人际适应、出监适应、情绪管理障碍、未成年犯、重刑犯如何减轻心理压力等3200多名罪犯开展团体咨询100余期。

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选择了无畏。经过了多年的磨砺,扛住了疫情的考验,女民警依然保持乐观,少了一些柔弱任性,多了几分干练豁达。肩负着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社会和谐安宁的重任,面对一个个心灵的拷问,服刑指导中心的女民警犹如清晨的一束阳光,刺破黑夜的胸膛,照亮前行的方向。(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