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谱新篇 文明路上勇争先
——记全国文明单位金昌监狱
2020年9月,金昌监狱通过“全国文明单位”考核验收,11月被中央文明办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确立一个目标
随着监狱事业的一步步发展,创建“文明单位”成为金昌监狱历届党委和民警职工孜孜追求的目标。2019年10月,监狱党委依据监狱发展现状确立了“一二年夯基固本强主业、三四年创新驱动快发展、第五年稳步提升创一流”的五年发展规划,明确利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创成全国文明单位目标,吹响了“争创全国文明单位、打造全省一流监狱”的冲锋号。
“在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成功后,全狱民警职工热情高涨、积极响应,立足自身岗位真抓实干,紧密结合业务工作,以创建为抓手提升职业荣誉感,坚定对监狱事业发展的信心,以文明有我、功成在我、荣誉惠我的主人翁意识,汇聚起精准扶贫、热情服务、提升素质、更新面貌、厉行节约的文明之光,形成了上下一心、共同发力的目标共识。”金昌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张克彪告诉记者。
建立一套体系
“行动好不好、思想是先导。”金昌监狱用党委班子引领示范走在前、党支部标准建设挺在前、党员旗帜作用干在前三个靠前提升全狱党建水平,以党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让民警职工信得过、跟着走。
监狱党委全面落实“六个一活动”,每人联系一个党支部,每月参加一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每人包夹转化一名顽危犯,每季度讲一堂党课,每季度参加一次所联系党支部活动,每人联系一名基层党员或群众,使党委班子成员能够真正了解基层一线的实际问题,并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予以解决。监狱党委还打造了以“1+N”党建品牌体系为代表的一批工作特色和典型经验,并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得到了推广运用。
金昌监狱始终坚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常态化实施模范先进的评比表彰活动,评选出了一批作风过硬、业绩突出的先进典型,为全狱民警职工树立了榜样。几年来,先后有近百人获得省厅局、金昌市及监狱先进个人、业务标兵等荣誉称号。总结提炼出了“忠诚、尚法、团结、奋进”的金狱精神,不断激励全体民警职工敬业奉献、踏实工作。
形成一种习惯
为建设学习型监狱,金昌监狱每月定期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专题研讨交流,2018年以来,共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40余次,共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发言1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各级领导班子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通过定期检查通报“甘肃党建”“学习强国”学习情况督促党员民警职工线上学习,把稳政治方向。同时,监狱每年举办并参与各类专题讲座和业务培训达20期以上,实现了业务技能培训全员覆盖,坚持常态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业务强素质活动,党委班子成员深入一线督促落实,组织法律法规考试,做到全员应试、考核达标,确保了民警职工队伍知识不落伍、能力不掉队、状态永“在线”。利用法律学习大讲堂、法律援助进狱园等手段教育服刑人员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有效减少了法盲数量,通过不懈努力监狱被金昌市评为“七五”普法优秀单位。
金昌监狱党委对困难党员、困难家庭、患病民警职工持续开展关怀慰问工作,有力提升了全监上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民警职工的获得感、归属感,赢得了民警职工的口碑。监狱还改造完成了会见候见大厅,完善了各项功能,通过设置母婴室、候见休息室、提供热水等惠民贴心举措,为服刑人员家属提供方便。
为保证文明成为一种修养和习惯,金昌监狱开展了绿化区域、清洁卫生的环境治理;整肃警容、规范礼仪的形象治理;用语文明、去除陋习的行为治理;在岗尽责、严格出勤的作风治理;响应号召、反对浪费的节约治理五项治理工作。通过警务督察等手段向区域脏乱卫生差、警容不整形象差、乱扔垃圾素质差、流动吸烟行为差、慵懒散漫作风差、挥霍浪费品德差等不文明现象亮剑,有效美化了环境、端正了形象、消除了陋习、纠正了作风,提升了全狱上下的文明程度。
体现一种担当
文明的创建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金昌监狱致力于打破大墙思维,在文明创建路上展现金昌监狱的社会价值,拿出社会担当,取得社会认可。
金昌监狱立足实际,辨证地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始终把提升民警职工福祉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提高从优待警力度。通过建立家访制度,及时了解民警职工的家庭情况和实际困难。疫情防控期间,狱外工作组每天给封闭备勤的民警职工家属拨打一个电话,询问家中是否存在困难,共计走访入户415人次,电话随访5906次,切实解决了老人赡养、子女管教、水电暖维修等实际困难90个,为家属发放慰问金6.33万元。
金昌监狱党委副书记、政委郝明说:“只有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民警职工获得实惠、感受温暖,自觉投身创建文明科室、文明监区、文明班组活动中,才能形成上下一心、齐头并进的强大力量。”
金昌监狱还通过打造“五好”文明家庭、“孝老爱亲明星”和“孝老爱亲家庭”等形式将文明的理念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延伸到民警职工家庭中,逐步完善文明体系,最终回归到争创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文明单位的大局上。
金昌监狱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与帮扶村成立联合党支部,工作组多次深入帮扶村与村“两委”班子共谋脱贫良策。组织民警实施结对帮扶,到贫困户家中看望慰问,适时开展“春送农资、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活动,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迄今为止,监狱共为帮扶村给予资金支持33.05万元,捐赠物品28万元,开展各类培训和政策法规宣讲55次,进村入户帮扶1520人次,建档立卡的55户帮扶户全部实现脱贫。
建立一种情感
金昌监狱紧跟金昌市创建文明城市步伐,弘扬“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扎实开展“包街包帮”“学雷锋做好事”“维护交通”等志愿服务活动。
在“包街包帮”志愿服务活动中,银川路被指定为金昌监狱的责任街道,银川路地处市区边缘,道路周边被厂区和矮小平房包围,许多沿街房屋无人居住、年久失修,环境卫生状况很差。为了改善银川路的整体卫生状况,监狱志愿者每周六准时在道路两侧清理垃圾、入户走访宣传、粉刷房屋墙体、维持交通秩序,先后共出动人员400余人次、运输车辆20台次、挖掘机2台次,拆除修补残断墙6处约200米,修整人行道塌方地砖12块、破损下水井凹凸边缘6处、路面陷坑破损5处,人行道路面硬化约70米,粉刷临街墙面2000余平方米,加固美化沿街住户破旧门房12个,银川路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打出了金昌监狱协助地方创建文明城市的响亮名片。
“文明单位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监狱虽然是省直单位,但不能夜郎自大,以自我为中心,一定要最大限度融入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既要向公众展示监狱的发展成果和良好形象,也要得到社会各界对监狱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才能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张克彪如是说。(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