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监狱禁毒宣传周活动记事
“曾经有过迷惘,无法抵挡白色诱惑欲望,看看灰色的足迹,不知青春走在哪条路上,是你给我阳光,脱胎换骨的生命,一定会绽放花朵芬芳,我让青春重放光芒……”在苍凉悲壮、慷慨激昂的歌声中,兰州监狱“珍爱生命,杜绝毒品”禁毒宣传周活动拉开帷幕,在第33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开展。近年来,兰州监狱把对吸、贩毒品罪犯教育作为监管改造工作的重要内容,时刻警示吸、贩毒品罪犯不再跨雷池半步,获得新生。
撕心裂肺的现身说法
“一杆烟枪,不见硝烟弥漫,打得妻离子散;半张锡纸,不见火灰冲天,烧得家破人亡。”罪犯林某某说出这两句话时,已泣不成声:“自从沾染上毒品,弟弟因吸毒导致结核性脑膜炎离开人世,我和妻子、妹妹三人因贩毒被捕,我领刑死缓,妻子也被判处无期徒刑。如今家中只剩下60多岁的老母亲和年仅6岁的女儿相依为命。”
林某某,曾经有红火的生意,小康日子过得很是滋润,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而在染上毒品的短短半年时间里,所有的钱财全部填进了毒品这个无底深渊。他在吸毒、盗窃、销赃、买毒、再盗窃的旋涡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毒品,这可恶的魔鬼,他摧残我的肉体,腐蚀我的灵魂,毁灭了我的家庭。我悔恨、我痛心!我要把我的悲剧告诉所有人,人只要染上毒品,就会失去尊严,赔上幸福,丧失一切。远离毒品,珍惜生命!”林某某在自己的哭声和现场一片抽泣中结束了他的现身说法。
情景剧《毒殇》的警示
吸毒让儿子丧失人性,经常辱骂父亲、逼索毒资,最终迫使父亲走上绝路……现实生活中的一幕惨剧,被有近似遭遇的罪犯自编自演搬上了禁毒宣传周的舞台。情景剧《毒殇》,不仅让人潸然泪下,也更多看到了希望。
毒贩的狡诈、残忍,群众对毒贩厌恶、憎恶;警察的睿智、果敢……在短短几分钟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虽短,但却反映出深刻的主题,带给人们诸多深思——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打击、遏制、减少直至最终消除毒品犯罪,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禁毒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把毒品这个致命的恶魔铲除……
“知识给我战胜毒品的信心”
“我国的禁毒方针是……”主持人话音未落,12名参赛代表纷纷举起了抢答牌。
“知识就是力量,禁毒知识是战胜毒品的有力武器。”这是兰州监狱教育改造科的一个基本理念。许多监区把开展此次禁毒宣传周、参加禁毒知识竞赛作为服刑罪犯普及、提高禁毒知识的重要契机,组织全体罪犯系统学习禁毒知识,在各分监区比赛的基础上,选拔出5名改造表现好、掌握知识全面的罪犯代表监区参赛,均取得了良好成绩。
罪犯刘某某,曾为吸食毒品而盗窃,被判服刑11年。在改造中,他深刻认识了毒品的危害,全面掌握了禁毒知识。“作为一名毒品的受害者,真心地对同犯们说一句‘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不要让毒品侵蚀了你的灵魂,走向危害社会伤害亲人的错误选择,更不要因为毒品给自己带来难以洗刷的羞辱和生命的代价。”如今,为禁毒事业做一份努力是刘某某最大的愿望。
“兰监让我脱胎换骨”
600多名罪犯在宽大鲜红的横幅上,虔诚地签上自己的姓名,表达“珍爱生命,杜绝毒品”的共同愿望与决心。他们中既有曾经“以贩养吸”害人害己的吸毒者,也有以贩毒为生的大毒贩;他们有短刑期者,也有长刑期者,但在监狱的教育改造下,无不认识到自己的罪行,悔罪服法,渴望新生。
罪犯徐某某,是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后因积极改造改为有期的,剩余刑期尚有4年8个月。从小生活在北京,家境良好,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毕业分配后,踌躇满志,也曾想为单位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然而,经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从酗酒、赌博,直至吸毒、贩毒。
“是政府在关键的时刻把我从苦海中解救出来,兰监让我脱胎换骨,使我那被毒品蹂躏的生命重新回到了起点,开始了新的人生。严格的监狱改造纪律,改变了以往我懒散随意的生活习惯;细心的管教干警多次找我谈心,在生活、学习、思想上给予我细微的关怀,逐渐在思想上建立了自尊和自信,学会了自强和自立。用不了多久,我就会走出大墙,用洁净的身体融入家庭和社会,我会更加成熟地走向新的生活,快步奔向自由新生的彼岸。”徐某某同时忠告那些生活在毒品边缘的人们,千万要谨慎,吸毒容易戒毒难,为了美好的明天,一定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 通讯员 桑润杰)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