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中院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提士气有温度见实效

发布时间:2021-09-14 20:52:46     

阳光天平亮本色

——金昌中院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提士气有温度见实效

一场场思想深邃的党史宣讲,一次次涤荡心灵的交流研讨,一个个依托红色资源的主题活动,一件件排忧解难的民生实事……如春风细雨般滋养着每一位干警的初心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立足职能优势,创新方法载体,精心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倾力打造“阳光天平·增辉镍都”党史学习教育品牌,引领广大干警以深学促实干、用真心办实事,为开创金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头雁领航 深学党史铸忠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聚焦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金昌中院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第一时间制定专题学习计划,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15次,为全体党员配置必学书目320套,编印党史应知应会“口袋书”160册,举办为期一周的读书班,采取主题研讨交流、英模事迹报告、专家辅导讲座、领导干部讲党课等方式,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等23场次,撰写心得体会300余篇。

各党支部结合实际,探索推出“晨读+夜校”“党课+红色资源”等一批特色学习模式,成立青年干警“四史”学习研究小组,举办“学党史、颂党恩、铸党魂”主题诗歌朗诵会,广泛开展“百名干警讲百年党史”和党史知识竞赛,引导党员干警以赛促学、互学共进,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亲情在线 帮办实事暖民心

“没想到烦心事儿这么快就化解了,感谢联系法官为我们老百姓提供家门口服务!”曹某由衷感叹道。今年3月,楼上李某家中水管爆裂造成曹某屋顶墙面严重损毁,昔日邻居为房屋修缮赔偿争执不下,社区联系法官得知事情原委后,召集社区工作人员、双方当事人及同楼邻居,以“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的形式晓之以理、明之以法,李某当场履行赔偿款,双方握手言和。

这只是金昌中院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为搭建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全体干警始终把群众的烦心事当做自己的操心事,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和“审判三进”活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47条,研究制定“百名干警帮办百件实事”活动方案,推出涉及诉源治理、乡村振兴等10大类33项具体举措,班子成员带头开展走访慰问7次,组织创城“包帮”“三进三帮”志愿服务等活动28场次,帮办各类实事87件。针对涉诉信访积案、“骨头案”,变“等群众上门”为“送服务上门”,包案领导、承办法官主动到当事人家中、村社、田间地头,面对面沟通解决问题。同时,持续发挥178个覆盖乡村社区的法官联系点作用,大力开展矛盾排查、纠纷化解等工作,全市法院诉前化解矛盾纠纷4332件,排除重大隐患19件,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信赖,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数字赋能 司法服务更高效

“我本人在河北,无法到庭参加诉讼怎么办……”针对这样的关切和咨询,承办法官第一时间告知当事人可以申请网上开庭,让空间隔离的天堑转变为“云上审执”的通途。

党史学习教育中,金昌中院始终把科技应用能力作为提升司法服务质效的核心战斗力,紧盯群众在“打官司”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快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实质化运用大数据、移动微法院、道交一体化等信息系统,着力拓展12368服务热线“一号通办”能力,网上立案、网上送达、网上审判、网上执行等已成常态,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更趋成熟定型,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次能办好”的目标。

关口前移 服务大局显担当

金昌中院坚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落实“两区两城两融合”发展思路相结合,围绕做强工业、做细民生、做优生态、做精城市,制定司法保障意见51个,完善定点联系民营企业工作机制,构建了常态化服务保障大局的制度体系。致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率先成立金融纠纷调解室,广泛开展“访企业、提建议、促发展”活动,开辟中小微企业立案“绿色通道”,集中开展“涉案件款物专项清理处置行动”和“涉民营企业积案集中攻坚行动”,共清查案件115件,发放执行案款6197.19万元,以强有力的护航举措为企业解困、为党委政府分忧。(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洋 通讯员 张军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