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融合”促进党建审判双提升
——记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党建工作
推动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是新时代党支部建设的新方向、新要求。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党支部认真答好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这道必答题,积极探索实践,以“五+”促进“五融合”,实现党建、审判同频共振、共同提升。
“党员+干警”促“思想融合”
为推动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民一庭党支部建立了政治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和“逢会必学、半月一学、每周自学”常态化机制,把党建挺在前面,坚持“政治理论+审判业务”双学双促,让讲政治内化于心,践于行动。开展“人人主讲”的“微党课”,使线上学习成为自觉,线下学习融入日常。开展“师徒结对”传帮带,资深党员法官与年轻干警互帮互助共进步,提醒干警牢记党员第一身份、审判第一职责,自觉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司法审判。
“党建+审判”促“阵地融合”
打造“有场所、有设备、有标识、有专栏、有制度、有保障”的“六有”党员之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民一庭党支部将阵地建在合议庭、小组建在团队上、身份亮在岗位上,成效体现在案件中。
5年来,审理一、二审重大复杂疑难案件2049件,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等审判指标位居前列。坚持案件办到哪,党员干警攻坚克难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坚决克服机械办案、就案办案,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握法律问题,力求“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特色+专项”促“品牌融合”
民一庭党支部坚持“党建+”工作模式,创建“爱心司法·为家护航”党建品牌示范点,率先在全省推动家事审判改革,起草的“登记离婚增设一个月离婚缓冲期”被民法典吸收形成离婚冷静期制度。在家事审判、涉军维权等专项工作中设立“党员专责岗”,出台指导性文件20多份,专项工作获得全国表彰3次、全省表彰2次。
按照“会写、会讲、会办案”的“三会”要求,培树一党员一亮点、一法官一堂特色课,努力把党员培养成审判业务能手、专项工作带头人,形成在办案中学习、实践中深化、授课中提升的工学互促模式。支部干警获得省级以上表彰11人次,立功8人次。
“外引+内联”促“职能融合”
强化岗位练兵,举办各类民事审判工作培训班10余期。每年对重大改判、发回重审案件进行分析研判形成报告,统一全省民事审判工作裁判尺度。编印民法典宣传册,组织干警进社区、进军营等,开展民法典宣讲100多场次,以实际行动履行好贯彻落实民法典的政治责任。支部交流“走出去”,宝贵经验“带回来”,与帮扶村、消防、律所、高校开展支部共建,拓宽工作思路,促进党建业务双提升。
“制度+效能”促“队建融合”
激发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的内生动力。制定书记员工作职责和管理办法,在书记员队伍中发展新党员,党员干警达到85%。建立“每月一讲”学习机制,引导年轻干警加强学习交流、思想碰撞,凝聚干事精气神。积极组织聆听红色故事、为党过生日等系列活动,形成以庭为家、团结互助、吃苦奉献、立说立行、担当尽责的工作作风和“尚法、自律、恒爱”的庭室风尚。
在支部干警的共同努力下,民一庭连续4年被评为省高院先进集体,被省直机关工委评为标准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和先进党组织。(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洋)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