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法治甘肃网·甘肃法制报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洋)法官走出法院、走下审判席,走进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的形象,越发深入人心。近日,临泽县人民法院在鸭暖镇小屯村村委会审理了一起承揽合同纠纷案,附近的百姓纷纷赶来旁听了案件的审理。
2015年6月16日,鸭暖镇小屯村内部分桥梁需要重修,许某承揽该村维修工程并负责施工。工程建成后,经鸭暖镇小屯村村委会验收合格后并投入使用。2020年7月6日,许某与村委会就工程款进行核算,共计工程款74334.3元。时任村干部的李某、柳某分别在结算单上签字确认。后许某多次向村委会索要工程款,村委会虽答应偿还,但一直以各种理由推脱拒付。许某因此提起诉讼,要求鸭暖镇小屯村村民委员会支付款项。
庭审过程中,承办法官详细了解案情,针对双方争议较大的工程结算单,及时通知时任村干部李某、柳某到庭作证,从法律的角度向双方当事人释明,并进行了现场调解。由于双方对工程结算清单异议较大,需要进一步补强证据,案件未能调解成功。
在巡回审理中,临泽法院坚持将案件庭审现场作为法治教育的课堂,结合案件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同时接受群众的法律咨询,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达到既“零距离”服务群众,又通过“接地气”的公开审理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切实把司法为民、便民、利民工作落到实处。
(二)
法治甘肃网·甘肃法制报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洋)3月19日上午10时,一场农民工维权案件的民事巡回审判和法律宣传活动在兰州新区秦川镇西昌村村民委员会党建活动室举行。
2015年6月,西昌村进行村道工程改造项目,薛某孝等人受雇从事地砖铺设,当年11月完工。经结算,薛某孝等人产生的劳务费共计56000余元,因西昌村村委会无相应经济收入,上述款项一直未能得到履行。2021年3月,薛某孝等9人起诉至新区法院要求处理。
法院受理后,采取与以往农民工工资欠薪案件不同的特殊办案模式,开辟“绿色通道”为该案提供“及时立案、及时送达、及时开庭”的一站式诉讼服务。由于涉案人员众多且住所地集中,审判人员便因案制宜,进行了一次实地巡回审判。
3月19日一大早,新区法院办案人员驱车前往西昌村村委会,在二楼党建室,村民们争相帮忙,搭建审判台、悬挂国徽、张贴横幅,不一会,一间庄严肃穆、亲和群众的临时法庭搭建完成。在审判法官的指挥下,当事人按座次就位,旁听人员秩序井然,庭审随即展开。案情虽然简单,为让当地村民能够全面感受民事审判的基本流程,审判法官严格按照庭审程序审理。经过当事人陈述、答辩、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案件事实得到基本认定,审判法官对该案当庭宣判,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庭审结束后,审判法官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与村民进行交流,详细解答了群众关心的民间借贷、劳动权益保障、婚姻家庭等常见法律问题。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