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
—— 陇南两级法院推进 “一站式”建设综述
近年来,陇南市两级法院认真贯彻落实省高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以两个“一站式”建设为着力点,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2020年,全市法院诉前化解案件2371件,立案调解及司法确认1813件,受理案件增幅同比下降11.4个百分点,诉源治理成效显现。
围绕规范便捷高效,细化线上线下诉讼服务
升级诉讼服务设施。诉讼服务中心实行登记立案、信访接待、调解接待、自助服务等功能分区,保障了良好的诉讼秩序。对诉讼引导、立案登记、集中送达、速裁审理等10余项诉讼服务功能进行有效整合,提高诉讼服务水平。
推进一网通办服务。积极开展立案“自助立、网上立和就近立”,推广应用“移动微法院”“在线调解”“跨域立案”平台,全市法院网上立案1790件、跨域立案352件。进一步健全“厅网线巡”立体化诉讼渠道,提升诉讼事项便捷化程度。
深入推进“分调裁审”改革。制定繁简分流实施意见,设置分流标准,改进办案系统自动分流功能,构建符合速裁快审特点的流程管理模式。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完善小额诉讼和简易程序规则,促进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全市法院成立速裁团队27个,速裁审结案件7194件,全市法院民事一审案件调撤率47.87%,同比上升6.74个百分点,排名全省法院前列。
融入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一站式”建设工作的支持,主动融入党委、政府领导支持下的社会矛盾化解诉源治理大格局,积极推动市委、市政府印发《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施意见》。市委政法委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制定《关于加强诉调对接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指导意见》,推动市委政法委将万人成讼率等指标纳入地方综治考核,提高地方综治考核对诉源治理的激励作用,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并举、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和诉讼服务新生态。两当县人民法院将“一站式”建设与党委政府现有的“民事直说”平台紧密结合,开创矛盾多元化解新模式,该模式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成为走进人民大会堂的甘肃经验。成县人民法院大力构建“1+N”诉调对接机制,已在部分乡镇、街道、金融系统、教育系统、交警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共挂牌调解室16处,聘请特邀调解员48名,积极开展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深化“一站式”深度运用
为了实现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全市法院积极开展各项措施,展开“一站式”建设深度运用。陇南中院与五家律所签订《诉调对接合作协议》,确定为诉前联动矛盾纠纷解决合作机构,设立律师工作室;与人行、各金融机构合作设立金融调解室,聘请金融纠纷调解员,为扎实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再添新动力。徽县法院积极落实“分调裁审”工作机制,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案件诉前、诉中在线调解,诉前调解占一审受理案件数量比为22%。调解成功率62.25%,诉前调解成功和速裁快审案件与占所有民商事案件的66.74%。(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曹治 通讯员 黄天宇)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