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城区法院小额速裁助力办案质效大提升
近日,嘉峪关市城区人民法院速裁中心第二速裁组法官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一上午开庭审理了 5 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这是该院速裁团队今年 2 月中旬优化重组以来日常办案的一个缩影。
最高人民法院于今年1月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我省虽不属于试点省份,但面对案多人少突出矛盾,嘉峪关市城区人民法院不等不靠,超前谋划,及时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及诉调速裁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审理小额诉讼程序民事案件规定(试行)》,针对类案特点,寻求案件化解机制,积极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快速解决纠纷,提高案件审结率,实现矛盾真正化解。
减轻诉累 快慢分道
这5起案件标的额均在5万元内,属于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金钱给付类案件,符合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的标准。
在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后,法官通过本院集约送达中心以电子送达方式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了《小额诉讼程序告知书》《审判人员告知书》,告知审判组织、审理期限、审理方式等相关事项。
为提高庭审效率、简化审理流程,法官采用要素式审理方式,由法官助理引导原告在开庭前填写案件要素表,将案件事实采取要素的方式条条罗列,使争议焦点更加清晰,既方便快速了解案情,也避免了遗漏案件要点,将庭审部分程序置于诉前,引导当事人全面举证,正确行使诉权,5个案子每案开庭用时不超过30分钟。庭后,当场制作并送达了裁判文书,真正做到繁简分流、高效便捷,降低诉讼成本,减轻群众诉累。
探索创新 提质增效
为实现案件快审快结,嘉峪关市城区人民法院速裁中心制作了《电子送达地址确认书》,引导当事人采用电子送达形式接收相关法律文书,但在当事人需要的情况下,也会一并寄送纸质裁判文书。虽然小额诉讼程序与简易程序相比有所简化,但当事人的选择权并未简化。
同时,制作《小额诉讼程序告知书》《审判人员告知书》,在庭前、庭中、庭后三个阶段,全流程进行诉讼权利义务释明告知,尊重和保障当事人在特定情形下的选择权,确保小额诉讼程序依法规范适用。积极探索简化裁判文书,尝试令状式、要素式等各具特点的简式裁判文书样式,进一步凸显小额诉讼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并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撰写,做到简有理由、质有保障。(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 苗丰俊)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